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文化会展> 正文
默剧:石梦霞 & 毓童双个展:艺术是如何被感知的
发布时间:2021-08-18

空山美术馆八月新展「默剧」呈现了石梦霞与毓童两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行为、在场、交互、体验,在近期的创作实践中,石梦霞与毓童关注同一问题:艺术是如何被感知的。通过一系列非常规的绘画与装置,石梦霞邀请观众完成动作 ——“颜料出走了”;在展厅的另一半,色彩褪去,毓童将饮食、用药、睡眠等生活常态回归至简,引导我们在重复性行为中觉察细微的变化。

在多数人的观念中,艺术高高在上,存于殿堂之中,是高雅、疏离、晦涩的。直至今日,关于艺术的本质的讨论仍在进行。石梦霞与毓童通过此次展览对此做出了自己的回应:她们试图向观众展现最直观、纯粹的作品,源于生活,发自内心。

“我将绘画整体的颜料涂层作为⼀个单元,从厚重的画框平⾯移动到墙⾯,试图通过⼊侵艺术载体之外的空间,模糊艺术品的边界,挑战框架作为艺术限定的功能。将绘画重新定义在真实的三维空间中。” 石梦霞说。

除去画面本身以外,颜料的质感,作品的体量,与展览空间之间的结合,石梦霞也给予同样的关注和考量。当一幅作品不再仅限于二维平面,而从画框出走,是一种三维立体空间的呈现时,绘画不再被传统框架约束,艺术的边界也逐渐模糊,这或许是艺术家与传统绘画的一种抗争。

“ 我的作品需要一把稍加引导的‘钥匙’,打开后观众可以进入这个世界,跟随我的脚步游玩和对话,它既不需要大量晦涩文本的阅读,也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进入。正是因为它足够简单,每个人都能一目了然它是什么东西。”

2020年,疫情的爆发将世界笼罩在低迷的氛围中,但同时期的艺术市场却并未受到影响,甚至将艺术交易推向一个高潮,在各个艺博会上,频频可见的红点也像是宣告着一种胜利的喜悦(但这是属于有一定实力的画廊,和被机构选择的艺术家),处处星火乍现。当同样的红点出现在地图上时,它往往代表对危险的警示。石梦霞感到一股能量先抑后扬地爆发着,连同疫情期间所有的不安、恐惧、疲倦、困惑,而这看不见的能量自带着对抗与矛盾,像戏剧一般具有张力,引发了“红点”系列作品的创作。

石梦霞的画面,不是以自己的个人意图以及个人追求统治的画面。三维空间的创作,极简的点、线、面表达,她将创作辐射至画布以外,让观看者通过自己的角度完善一幅完整的作品,形成绘画与空间,绘画与观看者多者之间的连接,在观众看画时,形成即刻成像的参与式观展,留下不同的思虑。

毓童:“艺术是我看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发泄、一种自我疗愈、一种让我能够不停地在破碎及重组之间,依然保持清醒的唯一途径。”当代生活的一切都追求效率与速度,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焦虑,烦闷甚至障碍,对于毓童来说,艺术是她观看世界,治愈自我,发泄自我的一种途径,通过不断重复,重迭的影像,文字,动作,在细微的变化中反映着来自日复一日的焦虑下,人的精神压力和心理的改变。

“总体来说,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让观众以新的视角去观看、反思及热爱自己和身边的一切,引起更多共鸣,并且非常纯粹地融入生活、表达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是每日固定数量的药丸,是沉溺于枕间的无数个失眠的黑夜,是必不可少的一日三餐,当循环往复的机械式动作被遗忘,被打断,甚至动作的承载物被毁灭,在此刻或许一切正常,但没有人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在flux中,毓童通过记录这些重复出现的药丸,以及每次撕扯药丸时在包装纸上留下的褶皱和纹路,我们无法控制,就如同我们并没有办法预测和选择每一天的心情起伏。

艺术从何而来,是否只能局限于一隅之地,什么样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创作能够为更多的大众所感知?展览“默剧”期待更多人参与这场无声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