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园文局组织的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智慧消防”建设情况通报会上,全体参会人员观看了《全省文物安全工作会议警示片》《生命重于泰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两部警示教育片,市园文局相关工作人员很感慨,他说:“两年前,看到惊心动魄的巴西国家博物馆、巴黎圣母院、日本琉球古城等大火时,大家就意识到文物建筑最大隐患是火灾,而诱发火灾最大的因是电气故障……这也是杭州第一时间启动文物建筑智慧消防系统建设的原因。”
截止至2021年7月,杭州已有586处文保单位和221处历史建筑完成“智慧消防”建设,其中文保单位的完成率更是达到了97%。
2019年,市园文局正式启动全市文物平安工程,重点围绕文物建筑“智慧消防”系统建设打出了系列“组合拳”。
经过近4个月调查摸底,确定了具有消防安全隐患的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数量,得出了消防安全隐患问题清单;先后在净慈寺、孩儿巷98号、梁宅、孔庙等多次召开“智慧消防”试点单位现场会,组织开展全市文物消防安全检查,邀请市消防支队专家授课等,为“智慧消防”系统建设工程打下了坚实基础。当年,市园文局和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出台了《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智慧消防”建设工作方案》,方案中明确“智慧消防”建设的原则:“政府牵头、属地管理、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目标是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全面提升我市文物建筑消防基础建设,提升文物建筑自身消防安全防范水平。
两年过去了?完成情况如何?“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中,已经有7个地区提前完成全部建设,其余6个地区也进入最终收尾阶段。至2021年7月,市级财政补助近298万,各县、市(区)也配套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000多万。”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截止至2021年7月,杭州已有586处文保单位和221处历史建筑完成“智慧消防”建设,其中文保单位的完成率更是达到了97%。基本实现了三年计划两年完成。
徐连华,杭州市“第五届最美文物守望者”获得者,退休后志愿成为滨江区长河街道文物保护点的文保员,参与长河的文物保护工作已经有10个年头了。
“我是土生土长的长河人, 受传从小就熟悉这里的老建筑,熟悉长河的每一寸土地,深知要当好文物保护员,除了一腔热情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徐连华说,智慧消防是采用智慧监测、智能预警等先进技术,推广消防设备智能化,提高文物消防安全设施配置水平,装好了怎么用,我们文物保护工作者都接受了专业培训。运河7区消控室大屏
据悉,智慧消防系统普及、推广后,县、市(区)陆续建立起智慧用电监控平台,对古建筑进行了全面管控、实时监测,确保发现火情时可以及时处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各平台累计接到告警信息上千条,已成功消除事故隐患30余起。例如,西湖区市级文保单位“广济医院松木场分院旧址”在安装智慧用电系统后,第一时间发现了桃园新村10幢电流异常现象,经施工人员检查发现,为住户家中电器有漏电现象,成功排除了消防安全隐患。此外,文保单位的产权单位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还对住户如何使用该系统进行了深入培训,每一位住户都链接短信,确保用电信息可以第一时间反馈给住户。
“随着各级文保单位用电规范化,告警在逐步减少。以桐庐为例,桐庐县智慧用电监控平台在2021年3月份接到火警告警11条、用电告警156条、烟雾告警3条。到6月份,只接到用电告警88条。”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
目前,省市二级联动正在建立文物安全平台,实施以“一库、一图、一窗、一网”,为重点的的三级分色分级预警平台。“各区(县市)智慧消防数据将接入平台中,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及大数据的建设,杭州市文物安全平台将实现监测预警、应急指挥、分析研判等综合性功能,不仅满足常态下的安全监测监管,也支持突发事件下的协同处置与指挥调度。”工作人员介绍说。
接下来,杭州将结合文物工作所需,研究制定数字化改革工作方案,整体性推进文物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数据资源互联共享,初步形成文物领域大数据治理体系,持续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文物安全工作,保文物安全、守文化根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