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创意精品> 正文
揭秘:韩美林的手稿本,完美诠释了良渚主题雕塑《良月流晖》创作理念
发布时间:2020-07-07
来源: 韩美林艺术基金会

韩美林不断调整《良月流晖》细节部分

昨天,在首个“杭州良渚日”活动现场,由韩美林创作的、高达20米的良渚古城遗址主题雕塑《良月流晖》闪亮登场,令人瞩目,广受赞誉。

▲韩美林创作的良渚古城遗址主题雕塑《良月流晖》

《良月流晖》雕塑,由火焰、玉器、基座和水池几部分构成,彰显了良渚古城遗址的价值内核和精神延展。顶端跳跃灵动的火焰,象征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蓬勃向上的原动力。圆形的玉璧既代表上天,也是古文字“良”的变形。居于中间的三叉形器,代表人与天地的相互呼应。玉器的组合,融合了天、地、人的意象。琮形基座,象征矗立良渚大地的古城和水利系统。刻在玉琮上的神秘符号,来自远古的良渚陶器。

眼前的壮观景象,源自幕后的构思创作。

今天,小编在此揭秘《良月流晖》手稿本里的秘密,带大家体验韩美林的一笔一划总关情。

▲韩美林手写的创作思路

创作伊始,韩美林便投入虔诚的态度。无论是火焰的夺目,还是玉璧的温润;无论是陶器的质朴,还是江南山水的典雅;无论是古代文字的厚重,还是现代水院的丰富……每一个形象元素,都在韩美林的创作中那么传神。

当我们来到韩美林的画室,眼前那一本本厚厚的手稿本、一页页密密麻麻的手稿图,便是雕塑《良月流晖》的形象诠释和内心表达。

火焰

自上而下,“火焰”成为了《良月流晖》的第一形象。

如果说水是生命的起源,那么火则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当人类与火连在一起之时,人类文明便踏上了一个全新的伟大转折点。由大及小,“火”亦是良渚文明的一个主要特色,火焰的高歌和跃动,既是文明生生不息的源动力、也是良渚文明代代传承的主要特色。或许这就是为什么韩美林要选择“火”作为良渚雕塑主题的重要依据。

正如韩美林自己坦言:“火的雕塑不好做,它不像画、能画出来,用雕塑的形式表现火焰有点自讨苦吃。火焰的形象在不断的变化中,它不像绘画可以用几根线条可以表现出来,在三维空间内,如何表现这种变化的丰富性是个巨大的挑战。”但这次《良月流晖》雕塑的创作中,火是主题,韩美林要求自己必须做好。

▲良渚出土的漆器

良渚出土的漆器纹饰,启发了韩美林的创作思路。当他看到漆器上的厚重纹饰,立即用钢笔和现代手法完成了一组火焰形象的设计创作。看上去他们之间有很大的连续性,风格趋于一致,这种完美契合,正是韩美林的独创。这组火焰的设计既传统、又现代,既是良渚文明之一的漆器代表,隐约之中仿佛又包含着良渚的“良”字,因此这个主题一下有了豁然开朗的切入口。

韩美林的火焰手稿

于是,韩美林设计的的火焰造型如同冥冥之中的造化天工,气势昂扬、跳跃灵动,象征着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之火与文明之焰。

玉璧

雕塑《良月流晖》的重要形象,便是“玉璧”和“陶器”。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几千年来,中华文化中,玉和美德的结合密不可分。众所周知,良渚文明以“玉”为特色,良渚玉文化是华夏玉文化的血脉,在良渚遗址出土的玉器上,有着大量精美的纹饰符号,是良渚先民“天人合一”信仰的体现,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命脉所在。

玉璧的制作是玉文化显著的原始阶段,良渚玉璧的制作代表了玉文化原生时期的最高水平,在与后来造玉完全不同的过程中,其艺术形式、形象及造型上的特点都令人刮目相看。 

▲良渚出土的玉璧、陶器

如果说,良渚的玉璧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明守望,那么良渚的陶器则处处体现了先民的生存智慧。良渚时代的人们以玉为尊、以陶为器,构造了极为繁复的精神信仰和文化生态。大量陶器的烧制、不同的窑温产生的变化,陶器的造型及其纹饰等,都承载了文明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成为体现文明价值与人类生活的重要特点。

正如韩美林所言,良渚的雕塑当然要以本土取材为主,因此,玉和陶这两种材料便成为《良月流晖》的主要媒材。同时,韩美林为良渚雕塑融入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内涵,他将古篆、陶刻文字、古琮形、陶器底纹……这些有据可查的良渚文物加入玉璧造型设计之中,并使它们在雕塑中部黄金位置形成了雄浑的支撑。从而,也让这个黄金位置成为“良”字的安放之处。

韩美林的玉璧手稿

于是,韩美林通过玉璧、太极和火焰的组合,以物质、精神到文明的演化,串起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记忆。

石器、玉器

“石器”作为整个《良月流晖》的基座,成为雕塑的造型依据。良渚石器的造型很多,其代表性形象是“三叉形器”,因此,它也成为韩美林造型灵感的重要来源,同时考虑到承重以及和玉璧之间的关系,并最终以山水相应的形式呈现出来。

韩美林发现,大量的古文字、符号和记号,都是良渚文明特有的文化体系,并引发了人类无数关注的目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形象就是 “山”字形。所以,韩美林选用以“山”字为代表的石器造型,最终选用瑶山遗址发掘的“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玉三叉形器”,并在设计中突出强化了这个神人兽面的人脸符号形象。

▲良渚出土的石器、玉器

雕塑基座下的玉琮形石柱与“三叉形器”造型的基座,又将自然与人文完美呼应,既体现先民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又将人们日常生活众多美学与造物之美融合在一起。

韩美林的石器、玉器手稿

江南山水

雕塑《良月流晖》的第四形象为“江南山水”。在河湖遍布的钱塘江和太湖流域,良渚文化遗址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位置崇高。在众星拱月下,它既是全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见证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不可替代的众龙之首。良渚文明依山傍水,将自然和人文融为一体,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山水最初的审美情趣,以及万物一体、道法自然的宇宙观,是良渚文明在华夏精神上抹不去的印记。  

作为杭州女婿的韩美林,在他看来,西湖代表了美丽的江南如诗如画,江南山水更是饱含自然山水和人文山水互相呼应,因此,他大胆地将江南一绝——“山水”放到了雕塑设计中,成为基座下的最美映衬。

如韩美林所言,良渚文明代表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区都是江南好去处,所以他在基座下面安置水池、而且造型是江南水乡。如此这般,雕塑安放的水池与“三叉形器”造型的基座,俨然一幅江南山水的胜景天成,石、水相映,江南山水一目了然。

韩美林的山水手稿

基于此,将山水造型引入雕塑设计中,不仅契合了良渚文明的地理特质,同时将山水的文化属性与良渚文明的精神气质巧妙结合在一起,山石的表面经过特殊的颜色处理,不抢眼不突兀,与良渚农田式的展览、与极目远望的亭台水榭及树木芦草相互掩映,展现出一派东方美学的余韵悠悠。

古文字

更巧妙的是,韩美林把水池的造型设计成了良渚陶器古文字中的“半月形”文字,这个历尽沧桑的良渚古文字成为良渚雕塑设计的灵感来源,是因为它不仅代表了古人对天象自然的敬畏,更代表了历尽沧桑的岁月。

韩美林想,同时把这个古字刻在石头上,再采用烧熏方法,以示历年战乱、风雨狂澜、更年换代、血洗火海,更能代表历尽沧桑的中华民族从无边苦难中挣扎出来,一直走到今天的现代文明。

▲良渚出土文物上的古文字

瞧,手稿里,这组乱石也成为连接雕塑与下方水池的物理通道和情感纽带,配合山水切线的设计安排,形成了山水相依、美不胜收的景观。

韩美林的良渚古文字手稿

翻阅韩美林的《良月流晖》雕塑创作手稿本,似乎已走过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诸多角落,这一切仍然在良渚文明上启迪着不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