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名家视野> 正文
坚定文化自信,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发布时间:2019-12-17
来源: 言之有范

12月8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商务印书馆、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共同主办的“新时期我国文化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研讨会”在商务印书馆礼堂举行。会上,北京市文联理事会主席、原国家大剧院党委书记、院长陈平发表讲话,现将发言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此次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用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并作出决定,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其中在文化方面,中央提了五个方面,即三个制度、两个机制。

三个制度——一个根本制度,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一个引领制度,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一个保障制度,即“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

两个机制——一个是“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一个是“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具体联系到全国剧院的发展上,应该怎么做呢?如何提高全国剧院行业的治理能力呢?

我们国家在解放初期,只有50个戏园子。伴随着新中国70年的茁壮成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在这样两大奇迹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剧院建设从80年代开始复苏,进入快速发展期。特别是2000年到2017年,这18年间中国建设了740余座剧院(不含港澳台,不含旅游演艺场馆,不含学校内的礼堂)。现在全国光剧院不算演艺场所,就将近1800家。2000年以后,平均每8.5天就有一座新剧院落成,而且还是表演艺术中心型的大剧院,全国140多个大剧院都在这个时期建设。可以说,大量剧院的建成,为我们表演艺术发展及院团改革带来很好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但是现实情况是,我国剧院利用率普遍较低,平均单个剧场年均演出仅72场,还有280多天闲置,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我们的发展模式和经营模式出了问题。

1.建管分离

建剧院的人跟管剧院的人分离,剧院建成之后,才开始找经营管理人员。建剧院时想怎么建就怎么建,想在哪建在哪建,谁想建谁建,缺乏科学的规划论证,这样往往给剧院后期的运营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2.场团分离

剧场跟院团是分离的,剧场有场地没有节目,院团有节目、有艺术家没有场地,想进来还得交场租。这种人为的分离严重阻碍了我国表演艺术的健康发展。纵观全世界也没有这样大量的场团分离模式。这也是造成我国剧院业态低下的重要原因。

3.业态低下

当前,我国剧院业态普遍偏低,一方面剧院不经营节目,另一方面没有院团进行艺术生产,所以剧院的人变成了看场子的人。这种落后的业态与我们所需要的把剧院变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思想文化阵地、传承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文化阵地”这一目标,差距还很大。

这次文件里提到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规律、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我们剧院这种分割的状态是遵循发展规律了吗?是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了吗?是有利于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了吗?显然都不是!所以这个必须得改,全国剧院必须要深化改革,要提质增效。质就是演出的质量,艺术创作的质量、节目的质量。效就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这次文件特别提到了一个体制机制,就是“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我觉得说得特别准,切中时弊。目前我国剧院的效益普遍偏低,从剧场利用率来看,全国去年有二百多万观众看节目,但是真正进剧场的连10%都不到,大量剧场闲置。剧院里没人,演出那么少,节目进来那么少,还谈什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应该提质增效,提升社会效益,提升经济效益。“十四五”期间,我们应该一方面提高剧场利用率,推动场团深度融合,解决表演艺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另一方面应提高观众参与率,扩充艺术参与人口,让剧院融入城市,融入人民生活,在宏观上解决治理问题。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对剧院的功能定位认识不清、定位不明确。到底把它定成娱乐性的商业性的剧院,还是定成非营利性的剧院?我们很多领导出国都被误导了,一来就是伦敦西区,一来就是百老汇,但其实百老汇在纽约的剧院里占多少?伦敦西区在伦敦的剧院里占多少?都没有超过20%,剩下的都是非营利性剧院,非营利性剧院是需要政府资助的,而商业性剧院则是需要市场培育的。

我们这次提出要“加强文艺创作引导,完善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工作机制”。如果我们这样的工作机制建立起来,把大多数剧院划分为非营利性剧院,使剧院形成应有的高点定位,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中国剧院一定能谱写新的篇章。

我们要把剧院当成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点,作为国家文化战略去对待,而不能一味迎合市场,低俗媚俗。其实中国真正的专业剧院中95%以上全部是国家财产,全是国家盖的,那么国家为什么不理直气壮地把这一块管起来呢?这是不是应作为“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的体现呢?

总之,这次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文化的阐述一一坚持和健全“三个制度”、完善和建立健全“两个机制”说得非常明确,把它提升到了国家制度的层面,提升到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来谈,国家文化治理就应该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