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漫仍是“陪读” 洋动漫仍是“主流”
发布时间:2012-03-28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alt="" src="/upload/files/info/200908/20090810094852-5258.jpg"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动漫展上的cosplay女孩。 </p> <p><br /> <strong>首届深圳动漫节明日闭幕 动漫衍生类产品占七成受热捧 <br /> </strong><br /> 以“动漫、创意、生活”为主题的2009深圳首届动漫节于8月7日至11日在深圳会展中心8号馆举行。 <br /> <br /> 除了街舞、cosplay等吸引眼球的赛事,玩具公仔、模型、图书等动漫衍生品占到展品近七成,成为参观者关注重点。记者发现,尽管主办方力推主创国产动漫,然而洋动漫由于其有广泛的受众群体,仍唱主角。专家表示,目前原创动漫其整个产业链发展仍然处于市场摸索阶段,而最缺乏的还是创意营销类人才。 <br /> <br /> <strong>洋动漫仍是“主流” <br /> </strong><br /> 据介绍,此次活动有来自上海、江苏、杭州、湖南、广州及港澳台地区的120家企业参展,3500名专业观众和演职人员参与。 <br /> <br /> 据介绍,此次动漫节也非常关注对于深圳乃至全国原创动漫的推动。深圳是全国最早的动漫制作和动漫产业加工基地之一。但记者发现这些动漫衍生类产品中仍然是“洋”动漫大行其道。在深圳购书中心展位,琳琅满目的展品仍多以日本、我国台湾等地的图书为主,几米、高木植子的作品非常受欢迎。而其隔壁的一家生产系列手表玩具的企业带来的产品也多是以芭比娃娃、多啦A梦等为题材,而蒙奇奇、HELLO KITTY、米奇、蜡笔小新等舶来动漫玩具则四处可见。 <br /> <br /> 而在现场,除了喜羊羊等为数不多的国产动漫人物颇受欢迎外,很多动漫人物并不为大众所熟知。 <br /> <br /> 此次动漫节项目总监董斯茜表示,目前国内动漫制作一般是先设计形象,制作动画片播放后,然后才考虑扩大宣传卖相关的公仔等产品,但是国外更多的是先创作卡通形象,然后投入市场,根据市场反应来决定是否进一步以动画制作的方式开发。 <br /> <br /> 深圳国家怡景动漫基地主任蔡大明表示,文化产业目前最缺乏的就是复合型的创意人才,目前动漫文化产业还缺营销人才,能够在动画制作前就启动策划、寻找市场卖点,并配以音乐、动画、故事情节的表现形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