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言之有范> 正文
晋风泱泱,引领山西文旅发展新航向
发布时间:2019-10-17

行走在三晋大地,你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可以说,中国的历史有多么悠久,三晋文明的渊源就有多么深远;黄土高原有多么厚实,三晋文化的蕴藉就有多么深邃。当新时代的中国吹响文旅融合的号角,山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动能也由此前所未有地激活释放。本文选取三晋大地上文旅融合呈现不同特色的三座城市——太原、阳泉和晋城,进行重点介绍,指出从战略部署的高度,为山西全域旅游建设量身打造系统方案,打造一批强劲有力的文化品牌,是实现山西文旅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题中之义。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在这首曾传遍大江南北的民歌里,有我们山西人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山西是老工业基地,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除却地下的煤炭,这片古老又丰沃的土壤更孕育出得天独厚的地上文化资源。近年来,文旅产业发展已经融入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大胆变革、积极探索中,走出了一条能源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新路。

据统计,今年国庆假日期间,全省共接待旅游者6487.16万人次,同比增长18.86%。其中,过夜游客2346.33万人次,同比增长16.6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2.07亿元,同比增长20.67%。全省36个重点监测的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492.61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约1.79亿元。不难看出,文旅融合激发出山西转型发展的强劲动力。

一、历史积淀,孕育三晋大地丰厚灿烂的文旅资源

山西文化旅游资源中的自然文化资源称得上“好山好水”——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山环水绕,气候适中,地貌类型多样,文物古建众多,遍布全省各地。截至目前,山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0处(高居全国第一)。

此外,山西还有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等3处世界文化遗产,6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0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古代壁画和古代彩塑均居全国第一。宋、辽、金以前的地上木构建筑120座,占全国同期木结构建筑总量的75%。中国古代的建筑门类和建筑艺术,在山西几乎都能找到实物。

与此同时,山西更具有深沉的精神文化底蕴。如以洪桐大槐树为代表的晋南根祖文化,以乔家大院、常家大院为主的晋中晋商文化,以五台山、云冈石窟为代表的晋北佛教文化等等;从革命战争年代的“太行精神”,到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大寨精神”,再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右玉精神”等等。这些内涵深刻的人文情怀,成为激励无数山西儿女奋发向上的精神载体和创新源泉,对山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各美其美,彰显全省各地独一无二的文旅禀赋

1

太原:开发保护并重,再现千年古城的历史风貌

太原古称晋阳,亦作龙城,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古都,早有“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的美誉。

太原历来处于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的交汇地带,王朝更迭,民族融合,留下不可胜数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处理名城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是影响太原市文旅开发的关键问题。

2011年,明太原县城被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为加强保护,明太原县城复兴工程于2012年启动,历经6年多的建设,一个传承两千多年文明气韵的古城正在显现,已吸引大量当地市民及全国各地游客参观游览。在历史遗址上重建明太原县城不仅有效保护了历史遗址,同时增加的绿地面积更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和风貌,是遗址保护和城市文旅发展有机结合的生动写照。

晋祠,是在祭祀晋国先祖的原有建筑上,经由历朝历代增修扩建而成的宏大建筑群。作为太原主要的文旅资源,晋祠悠久历史和秀美景色所造就的独特的文化地域内涵,是太原发展文创产业的坚实基础。今年1月,第一届晋祠文创产品展在太原举办,一大批承载着晋祠古建元素与山西风貌的多样文创产品,目前已成为公众喜爱的时尚用品、游客青睐的旅游纪念品。


第一届晋祠文创产品展海报

晋祠在文创研发过程中,坚持将品牌形象树立放在首要位置。紧紧围绕晋祠自身的历史文化特色,在深挖文物古建丰富内涵的同时,注重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用中华美学引领工艺设计,高、中、低端产品相结合,使得晋祠整体上形成了统一而特色鲜明的文创风格,进而实现了游客把“三晋文化带回家”的美好心愿。

2

阳泉:科技文化交融,呈现传统工艺的世纪新颜

提起阳泉,外界的第一反应便是煤。的确,阳泉因煤而立,因煤而兴,更以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而闻名中外。其实,阳泉还有一个熠熠生辉的红色名片——中共创建第一城。1947年,阳泉建市,成为我党历史上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

“黄金十年”,阳泉演绎了“乌金之城”的辉煌;时代轮换,能源资源主导型经济的脆弱一面让这座昔日别号“小上海”的晋东城市着眼于转型升级。

转型发展以来,阳泉以国家太行山壹号公路(阳泉段)为旅游开发轴,以发展娘子关、大汖温泉两个旅游龙头景区为核心,着力推进太行板块主体区、长城板块关联区建设,深挖红色文化、忠义文化、书院文化,将文化元素注入旅游景区开发,打造“中共创建第一城”城市旅游经济圈,深入推进文旅村镇、乡村旅游点、康养旅游等项目建设,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扬文化。

在依托现有文化资源着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一些传统文创产业的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产品的技术含量明显提高,煤雕和平定刻花瓷就是这其中的优质代表。

阳泉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城市,作为地地道道的阳泉人——赵玉军独具慧眼,不断探索,靠着煤炭做起了煤雕,让黑色能源焕发独特光泽。在2016年自筹资金开办了阳泉市第一家以展示煤炭文化和煤雕艺术为主旨的专题性博物馆后,赵玉军更是借助现代设计和工艺创新,把煤雕这个煤乡瑰宝打造成了省内外广泛关注的地方特色文旅产品。


阳泉煤雕

平定刻花瓷始于唐代兴于宋代,具有上千年烧造历史。平定古窑陶艺有限公司将这一传统技艺发扬光大,并在原有刻花瓷种类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在釉色和品种上均有了新的突破,先后推出了窑变刻花瓷、亚光瓷艺、仿古开片、窑变结晶等品种。如今平定刻花瓷已声名远播,已是“山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3

晋城:民俗文化传扬,展现深度游览的时代新篇

晋城,古称泽州府,位于山西东南部,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河东屏翰,三晋门户”的美誉。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晋城地区形成了独特鲜明的民俗文化资源,如沁水柳氏民居、阳城皇城相府等民间建筑文化;布老虎、砖雕、面塑等民间手工艺文化;八音会、二鬼摔跤等民间演艺文化……样式浩繁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可谓晋城文旅开发的一张王牌。

近年来,晋城大力推进全域旅游,格外重视民俗文化的推广宣传,隆重打造了一批风格各异、雅俗共赏的民俗活动,如九莲灯、花棍舞、旱船小车舞、跑驴、扛桩、黄河灯会等,深受外来游客的喜爱。

晋城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很多特色菜肴、风味小吃的背后都有历史典故或民间传说。晋城在推进全域旅游进程中,将富有乡土气息的饮食文化注入游客就餐当中,让游客身临其境亲身感知当地民俗风情。

比如,高平神农家宴中会由穿着传统服饰的服务员抬着轿子、敲锣打鼓,热热闹闹地给客人端上这道“神农功夫鱼”。再如,游客享用美食的同时,包间外的舞台还定时表演着上党梆子、高平鼓书、耍乐故事等传统民俗曲艺,游客体验极佳,颇得好评。

三、战略部署,打造转型发展强劲有力的文旅品牌

波涛蓄势,风必先起;峰岩竞秀,春自东来。

伫立在15.67万平方公里三晋热土之上,向未来瞭望,新时代的山西迎来文化发展繁荣的历史新机遇——晋风泱泱,引领着山西文旅发展的新航向;文旅融合,释放着山西转型发展的新动能。

山西文旅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之路,诚然任重道远,仍面临诸多历史的问题与现实的困难;但坐拥祖先如此丰厚的历史馈赠,山西人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做好这篇文旅融合繁荣向好的时代文章。

山西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关键在思想重视和观念解放。无论是表里山河的壮丽风光,还是可歌可泣的红色文化;无论是古迹众多的物质遗产,还是忠义昭彰的人文情怀,丰富多彩的文旅资源本身并不意味着文旅产业可以收获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战略部署的高度,做好顶层设计,为山西全域旅游建设量身打造系统方案,推动优质文旅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一批强劲有力的文化品牌,是实现山西文旅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题中之义。在此进程中,坚定文化自信,深挖资源内涵,用好科技手段,做实做强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奋起直追,趁势而上,就一定能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亮出与“晋风晋韵,三晋气派”相得益彰历久弥新的文化名片。

参考来源:

山西日报,文旅融合释放山西转型发展新动能

新华社,国务院将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排名第一

山西经济日报,文化“软实力”发展“硬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