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梁祝”,浮现在人们眼前的往往是越韵悠悠的越剧版《梁祝》,而就在这个暑期,一群来自民间的提线木偶老艺人们聚集在一起,用他们灵巧的手,演绎了一部全新的“梁祝”——原创木偶音乐剧《新梁祝传奇·草桥相会·化蝶》。
8月27日,位于海宁的一处排练场内,《新梁祝传奇·草桥相会·化蝶》进行了彩排。虽然时长只有30多分钟,却非常精彩。
梁祝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1700多年,《新梁祝传奇·草桥相会·化蝶》选取了梁祝传说中“草桥相会”与“化蝶”两个片段进行了演绎。在保持故事精髓不变,人物基本不变,大背景事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于唱、念、做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唱,唱的是原创歌曲,时尚,而且朗朗上口;念,台词更加口语化和生活化,时而诙谐幽默,时而深情绵邈;做,木偶的表演该夸张时夸张,该细腻时细腻,动静相宜,很有感染力。
该剧的编剧是杭州知名编剧沈经伟、赵阳母女。沈经伟以写“正能量的戏”为使命,在此次创作中,她在力求彰显地域文化的同时,也给这部戏加入了更深的内涵,弘扬中国传统美德的大爱精神——“爱不是索取而是奉献”。
最让人惊叹的是舞台上一个个木偶,它们仿佛是“活”的。能跑,能跳,能舞,手指可屈伸,嘴巴会张合,连眼珠都能转动。不仅如此,它们还能舞起10米长的水袖,将担子从一个肩膀换到另一个肩膀,优雅地打开折扇轻轻摇动……这些高难度的动作,令人叹为观止。
真正的“演员”其实是藏在舞台上方的12位提线木偶戏老艺人。提线木偶戏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这群老艺人则是分别来自浙江和福建民间,他们中有退休的国家二级演员,也有省、市、县级非遗传承人,还有特邀的国家一级演员。舞台上的“梁山伯”“祝英台”之所以那样逼真,全仰仗他们每只手能操控50多根提线的高超表演技巧。
该剧由杭州忆和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和杭州金艺青少年艺术发展中心联合出品。据介绍,该剧有望于今年9月正式与杭州观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