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言之有范> 正文
范周 |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回应“时代之问”
发布时间:2019-05-16
来源: 言之有范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5月15日上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亚洲人民的“三个期待”,对推进亚洲文明对话提出了“四点主张”,为如何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提供了更多的思考。

一、回应“时代之问”的亚洲文明

1

回应“时代之问”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当今世界不同文明之间,是冲突还是对话、对抗还是合作,已经成为关系到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也是人类文明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倡议者、身体力行的实践者,中国以深邃的思考和博大的胸怀积极回应“时代之问”。

本次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以“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为主题,顺应当前合作发展大势,承载各国人民对文明交流的愿望,就亚洲文明多样性和各文明之间交流互鉴进行深入研讨,为进一步探寻文明交流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以及为构建各国人民民心相通的桥梁搭建了重要平台,中国为回答“时代之问”写下了生动而深刻的注解。

2

“对话”的现实意义

文明之间存在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明凝聚着各地区人民的文化归属和价值认同,但不同文明倘若“固步自封”,则必然产生隔阂甚至冲突。文明之间本应无冲突,对话是各个文明之间的必然趋势和每个文明的内在需要。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话”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亚洲文明是起源最早的文明之一,有纵深,路径多,形态最为丰富。亚洲文明理应站在时代最前沿,积极敞开怀抱,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这应该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其一,“对话”带来各国之间的理解与认同,能够以包容的心态在发展之路上携手前进。其二,加快发展,摆脱贫困,过上更好的生活是各国人民最基本的诉求,“对话”将对提升各国经济发展效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三,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那么世界必将单调和无趣。“对话”带来公平,各国共同发展的权利都应该得到保障,“坐在一起共商自己的文明”才符合各国利益。

3

“三个期待”与“四点主张”

在今天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亚洲人民的“三个期待”: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和平安宁的亚洲,没有安宁稳定的生活环境,人们必然无暇顾及对“文化之果”的栽培和“文明之光”的守护;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共同繁荣的亚洲,经济的繁荣发展将为文明的存续带来坚实的物质基础;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开放融通的亚洲,亚洲近几十年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就在于能够主动敞开大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与此同时,对于如何更好地推进亚洲文明对话,习近平主席也提出了“四点主张”: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尊重的交流理念,尊重不同文明赖以形成的自然和文化背景,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开放包容才能互通有无,兼收并蓄才能点亮创意之光。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证明了跟紧时代步伐,勇于开拓进取、创新创造,才是推进文明发展最好的“助力器”。

此外,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还专门提到,中国愿同各国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实施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和亚洲影视交流合作计划;同各国加强青少年、民间团体、地方、媒体等各界交流,打造智库交流合作网络;同各国实施亚洲旅游促进计划等多项举措。推动各种形式的合作走深走实,将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创造更有力的对话条件,而这些行动计划和交流合作的落地和开展,既需要各国之间的沟通和对接,也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关注重视和积极实践。

二、多彩、平等、包容的“新文明观”

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多次发表了对于文明交流互鉴的理解:

2014年3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

“文明是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

2014年4月1日,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

“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2014年5月15日,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

“我们要通过推动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交流互鉴活动,促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在世界各国人民心灵中坚定和平理念、坚定共同发展理念,形成防止和反对战争、推动共同发展的强大力量”

2014年6月5日,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平等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

2014年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

“企图建立单一文明的一统天下,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2014年9月24日,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使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2015年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

“众多古老文明,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5年9月28日,第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

“文明之间要对话,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

2015年11月7日,新加坡国立大学

“亚洲各国人民要从悠久的历史文明中汲取养分,凝聚对亚洲价值的集体认同”

2015年12月4日,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幕式

“世界因为多彩而美丽”

2017年1月18日,联合国日内瓦总部

“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2017年5月14日,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

“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

2017年12月1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

“共同打破阻碍人类交往的精神隔阂,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

2019年3月26日,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

“加强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加深相互理解和彼此认同”

2019年4月26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

“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

2019年4月28日,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

“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

可以看到,“文明是多彩的,文明是平等的,文明是包容的”的“新文明观”在习近平主席的历次讲话中都有着鲜明的体现。

我们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文明,不同文明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没有居高临下的文明,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没有独善其身的文明,只有交流与对话,才能推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丰富和革新,产生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我们要以更深沉的文化自觉和“文明自信”,学习所有文明体系中蕴含的人类智慧成果,在行动中尊重多彩,秉持平等,体现包容,真正贯彻落实“新文明观”。

三、民心相通夯实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1

民心相通因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而成为可能

远离封闭、融会通达是亚洲各国人民的愿景,这需要各国秉持开放精神,更好地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民心相通是文明交流最柔软、最深层的方式,而民心相通也正因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而成为可能。

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的不计其数的文明成果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共享。无论是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发明创造,天文历法、哲学思想、民本理念、《诗经》、《论语》等文化思想果实,还是国外的《塔木德》《一千零一夜》《梨俱吠陀》《源氏物语》等名篇经典,以及麦加大清真寺、泰姬陵、吴哥窟等文化胜迹,都以多样的形式和多元的载体为世界人民展现着多彩的文明之美。

2

人民是文明对话的重要载体

在文明对话当中,人是重要的载体,走入不同文明,既能发现别人的优长,也能启发自己的思维。首先,当前全世界各个国家旅游文化互动的开展,已经成为文明对话和沟通的重要渠道和文明互鉴的关键形态。2018年,中国国内居民出境超过1.6亿人次,入境游客超过1.4亿人次,这是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其次,各国青年人的对话沟通是今后文明交流互鉴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特别是青年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交往和学习将为各国、各地区的文明对话注入更多年轻的活力。最后,各国之间的文化贸易已经成为文明互鉴和包容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交流渠道。通过文化贸易对接和文化产业发展对话,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的文明现状和文化价值取向。亚洲各国众多类型的影视节目在亚洲地区广泛播出,既增进了亚洲各国之间人民的相互理解,也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创新和繁荣。

范周教授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现场接受记者采访

3

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民心相通必将实现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今年继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中国举办的又一场重要外交活动,是具有标志意义的国际盛会。中国积极肩负起文明大国的担当,在文化外交、文明对话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越来越多的文明交流互鉴将不断增进各国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相知和互信,使和平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各国谋求发展的合作将更加顺畅。

中国积极倡导“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增进各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促进民心相通,开创更有选择的未来,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有无穷无尽的不确定性,但更有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人文基础,为推动全球治理转型和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