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文创资讯> 正文
工装到旗袍,连衣裙到汉服飘飘,这些年与西湖合影的服饰越来越有文化底蕴
发布时间:2019-05-09
来源: 钱江晚报

“手在桃树上一搭,人往湖边一站,以宝石山和保俶塔为背景,这是上世纪80年代游客最喜欢的合影点。”柴老师是西湖边第一批个体摄影师,当年游客就喜欢以水、山、塔为景合影。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池水,但现在拍照的形式越来越丰富,最明显的变化,莫过于服饰的多样——穿汉服、着古装、玩cos,而人们对此的包容度越来越大。

80年代,桃红柳绿时

白堤上一天拍摄上百张照片

1982年,年仅19岁的柴老师拿到了个体摄影师的营业执照,执照编号是001,营业范围从西泠桥一直到断桥。“这样大的流动拍照范围,当时就我一个人拥有,我很幸运能够用相片记录当时西湖的美景和历史。”她说。

就这样,柴老师穿了自制的蓝色工作服,背着一台海鸥相机和一台玛米亚相机,开始在西湖边给来往游客拍照。“当时很多时间会在平湖秋月一带,背倚孤山,面临外湖,平湖秋月的香樟树和亭子,也是游客最喜欢用的西湖背景。”

柴老师回忆起当时的旺季人流,粗粗算了一下,说彩色的135胶卷一卷36张,一天最多用掉了十几卷,也就是上百张的相片数量。

当问到当时人们拍照的着装时,柴老师表示,那时候还是相对单调的,基本都是工装,姑娘们穿鲜艳漂亮的衣服往往会相互借穿。最喜欢的动作,则是手搭着树枝含蓄微笑了。

那些年的风情旗袍秀

北山街用织金描绘优雅

话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若能在北山街坐下来喝一杯咖啡,哪一位不是老底子的头面人物,徐志摩、芥川龙之介、抱青别墅主人邢抱青、静逸别墅的张静江……

2013年开始,西湖景区开始举办“北山街民国夜”。在这条被称做“民国建筑博物馆”的北山街上,各色旗袍、长衫、学生装……连续三年,用文艺而浪漫的方式诠释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受到了旗袍美女和好摄之友们的热捧。

每年的这一夜,恰似一指流砂的风华,北山街用织金绣银的民族华彩一一兜住。

据统计,2013年,身穿民国服饰参加这个大派对的市民游客至少600位;2014年,人数上升至千人;2015年则远远超过千人。每年的杭州城里多少西子姑娘,一个月前就开始盘点衣柜里的秋装旗袍,等待一年一度的西湖旗袍之夜。

记者曾参与过“北山街旗袍秀”的活动报道,家住朝晖的蓝姐姐穿着蓝色旗袍,成为了当时场中的亮点:“我觉得杭州女人就应该如此,着一袭旗袍,典雅娴静,风情万种。”蓝姐姐说,她每周固定有两天,一定穿着旗袍上班,“我要把旗袍穿到80岁”。

现下汉风兴起

对个性服饰越来越包容

如今,如果大家平日里去西湖边走一走,就会发现有越来越多身着汉服或者古装的年轻人,还会有一些coser在西湖边取景。不需要特别的理由,不需要特定的活动邀请,只是更加大胆地展示自己的喜好,而路人,也不会像80年代那样对非生活服装指指点点,更多的是对传统文化尊重和新兴文化的包容。

近年来,随着汉服爱好者的推广,喜爱汉服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朝代的服装,也有不同的款式和特色。

记者采访了汉服爱好者离春,她说现在流行的很多都是仿制古代款式的新现代汉服,但还是遵循了相关原则,如上衣、下裙、腰带等的长度和宽度,都有定量。一般上衣分为四片,寓意春夏秋冬四季;下裙分为十二片,寓意十二个月。

或许是杭州曾是南宋临安都城的缘故,现下不少人喜欢宋制服饰,且当时全球气温较低,宋制汉服中因保暖应运而生的立领就非常漂亮。

西湖景观,它承载了唐、宋、元、明、清乃至近代和现代社会各阶层的情感寄托和审美享受,是中国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文化名湖”,更会用包容、大气的态度迎接各方来客。正如柴老师所说:“服饰也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如今越来越多的汉服爱好者在西湖边涌现,也是个性化被尊重的体现,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