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休闲旅游> 正文
平时上班996,“五一”扎堆去旅游:“压力山大”的旅游地靠谁拯救?
发布时间:2019-05-07
来源: 言之有范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达1.95亿人次,是今年清明假期的近1.8倍。与此同时,许多热门旅游景点纷纷因人满为患而登上新闻。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增长的游客规模已经导致了愈发显著的“过度旅游”现象。这一问题缘何出现?高速发展的旅游业怎样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1

同一个世界,同一道风景

为期四天的“加长版五一假期”已经结束,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发布的数据,今年的“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创新高,继续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旅游热度持续走高,但相关的新闻头条却屡屡是拥挤不堪的景区与寸步难行的高速公路。

故宫博物院 图片来源:央视网

网友们纷纷感慨,如今利用假期外出旅游,可以总结为“年年岁岁景相似,岁岁年年人从众”。实际上,许多热门景点的旺季甚至已经不再局限于节假日。在世界各地的许多旅游城市和景区中,“人山人海”已经成为了一道新的风景。由于游客的快速增长以及旅游地有限的承载能力,过度旅游已成为制约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方面,过度旅游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根据全球旅游业组织的统计数据,旅游业产生了全球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除此之外,游客产生的大量垃圾也影响着旅游地的土壤、水质状况。长滩岛是菲律宾著名的旅游胜地,这座面积仅10平方公里的小岛在2017年接待了超过200万的游客。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破坏了当地环境,直接导致长滩岛于2018年封岛半年进行整治,并于再度开放后进行大幅度限流。

放眼国内,过度旅游带来的环境维护压力同样不容小觑。2018年“五一”假期,八达岭景区共清理超过65吨垃圾。而今年仅在5月1日当天,景区垃圾清理量就超过了18.2吨。不仅如此,即使是珠穆朗玛峰这样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同样面临着环境污染问题。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在珠峰保护区收集、清理的垃圾总量已经超过343吨,直接导致了珠峰核心区域的旅游活动被叫停。

另一方面,过度旅游还给旅游地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许多旅游目的地既是景区也是居民区,大量涌入的游客破坏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降低了他们的幸福指数。西班牙巴塞罗那常住人口仅有162万人,旅游业占经济总量的14%以上。从1990年到2013年,其年均过夜游客数量增长了4.5倍,全年游客总数则在2017年达到3000万人次。游客快速增长后,随之而来的物价上涨、公共空间减少等问题导致古城内的居民被迫迁出,严重影响了当地的人文景观,促使巴塞罗那开始限制住宿业规模。

而在日本,京都和镰仓等热门景点经常会在旅游旺季出现交通严重拥堵的现象。针对游客骤增带来的公共交通拥挤、无秩序停车、乱闯私人田地拍照、噪音过大等问题,日本观光厅于2018年10月首次实施了针对“观光公害”问题的社会调查,并已经采取了增税等应对手段。

2

过度旅游问题缘何愈发显著

首先,旅游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旅游地承载能力的提升速度。近年来,政策支持、高性价比航班、消费水平提高、出行成本降低等外部条件的发展加快了旅游业的繁荣。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于今年一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国际旅行者(过夜游客)数量已达14亿人次,同比增长近6%,提早两年达到预期规模,而这一数字并不包括规模更为庞大的国内旅行者。面对激增的游客规模,许多旅游地都出现了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足、公共设施建设落后、配套产业不完善等问题。

其次,“马太效应”在如今的旅游市场中愈发明显。随着互联网尤其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在出游准备期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遍览全球的优质旅游地,而热门旅游地的高曝光度使得旅游者在做选择时呈现出集中与趋同的特征。以国内为例,凭借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宣传,去“网红城市”和“网红景点”打卡早已成为了如今旅行的重要内容。西安和重庆就是国内凭借抖音走红的旅游地代表,2018年西安市接待游客2.47亿人次,增速超过36%,旅游业总收入2555亿元,增速超过56%,一跃成为中国最热门的旅游城市。热门优质景点人潮涌动,一些品质不高的旅游地则门可罗雀,呈现出“火爆的更火爆,冷清的更冷清”的市场现状。

最后,主流出游群体由于时间、空间限制而出现扎堆旅游现象,这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过度旅游的问题。根据腾讯文旅于2019年1月发布的《2018中国旅游行业发展报告》,在2018年国内及出境旅游用户中,35岁及以下年龄段的用户比例均超过七成,其中26—35岁年龄段的用户比例更是均在35%以上,是当前支撑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最主要群体。

近一段时间,关于“996工作制度”的讨论成为了互联网平台上最火热的话题之一。“上班996,放假扎堆去旅游”并不仅仅是一种调侃,由于假期制度、工作压力等客观因素,许多游客的可出行时段较为集中,再加上热门旅游地的强大吸引力,出现过度旅游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3

解决过度旅游,不能只靠收税限流

过度旅游问题的背后,实际上折射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过度旅游问题,许多旅游地选择加收“旅游税”。旅游税最先在巴黎、罗马、柏林、巴塞罗那等欧洲旅游城市兴起,后来迪拜、马尔代夫等新兴旅游地也纷纷加入收税行列。日本政府于今年1月初推出“国际观光旅游税”,要求游客在离开日本时缴纳1000日元;意大利威尼斯政府也将从7月份开始向入城的游客征收2.5至10欧元不等的“入城费”。收税之外,限制人流量也是传统的手段之一。

然而,这些方式仍旧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收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游客的出行门槛,但对于国际游客而言,其金额对比出行开销仍是杯水车薪。对于旅游地来讲,即使通过税收可以补贴一部分环境治理、景点修复资金,但在基数庞大的游客群体面前,运行压力仍然远远超标。解决过度旅游问题,我们仍然需要寻找新的思路。

首先,应当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大力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智慧旅游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智能终端、信息资源共享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整合相关旅游信息,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互动性更强的服务。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打造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成为了可能。

例如,利用物联网数据模型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对旅游数据进行监控和分析,可以帮助游客通过智能终端实时掌握小到景区、大到城市范围内的游览情况。游客不仅可以充分了解景区或城市中的旅游项目,还可以借助数字导游定制避免拥堵的路线。2019年春运期间,高德地图通过大数据研判预测拥堵高峰,提供了216条避堵“交警推荐”路线服务,影响用户775万人,影响导航规划2000万次,拥堵路段通行速度提升31%,时间缩短56.9%,为旅游产业进行类似的路线规划服务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增强现实和地理追踪技术也可以有效缓解热门景点的拥挤情况。伦敦等城市已经开始利用旅游活动跟踪来管理人群,可以在最有效的时间内通过动态调整路线实时引导游客前往客流量少的景点。


大数据定制交通规划缓解交通拥堵

其次,对于现行休假制度的合理调整将能够有效缓解过度、集中旅游的程度。近年来,关于调整休假制度的话题曾多次引发全民关注。2017年,全国人大代表仰协就曾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过一份《关于调整双休日实行每月弹性休假制度的建议》,提出在保证生产、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进行各自然月周期内的灵活调休制度。今年长达四天的“五一”假期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76.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6.1%。但在繁荣的消费数据背后,旅游地巨大的运行压力在相关新闻中可见一斑,游客的旅游体验同样大打折扣。如果能够广泛实行更为灵活的休假模式,将能够极大地缓解高峰旅游时段的聚集情况。

最后,要以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挖掘新的旅游内容与旅游模式。“上车就睡觉,下车就拍照,一问啥都不知道”,这是如今许多游客的真实写照。走马观花式的旅行模式既消耗了游客的热情和精力,也不利于旅游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旅游地应当积极进行资源整合和要素融合,以全域旅游为发展思路挖掘区域内旅游禀赋,整合碎片化资源,形成整体化品牌与一体化的发展效果,实现产业融合和区域产业整体发展。同时重点打造乡村旅游、农业旅游、研学旅游等开放型旅游产品,在熙熙攘攘的热门景点之外为游客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选择。

参考来源:

腾讯文旅,《2018中国旅游行业发展报告》

人民日报,《莫让“过度旅游”煞风景》

北京商报,《威尼斯收最高10欧元“进城税”,过度旅游让这些城市不堪重负》

解读网,《各国加收旅游税,是合理还是宰客?》

品橙旅游,《过度旅游:城市不堪重负?数据和技术能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