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言之有范> 正文
案例 | 日本、法国、香港的城市文化综合体怎么做?
发布时间:2018-08-13
来源: 言之有范

每座城市,都需要城市客厅,承载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每座城市,都需要文化空间,承载市民的交往与互动。城市文化综合体将商业服务、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融为一体,从文化视角对多样化的城市综合体作出新的诠释。那么,日本、香港、法国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如何提升城市文化综合体的“自我修养”?

一、六本木新城:旧城改造典范

六本木新城(ROPPONGI HILLS)位于东京港区六本木,总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历经17年完成建设,是一座集办公、住宅、商业设施、文化设施、酒店、豪华影院和广播中心为一身的综合。具有居住、工作、游玩、休憩、学习和创造等多项功能。是日本国内都市再开发计划中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城市文化综合体项目,也是亚洲目前最成功的旧城改造典范,同时在城市文化综合体的整体环境设计上提供了良好范例。



1、丰富的文化项目和设施集聚人气

六本木新城是一个艺术和创意相融合的都市空间,内有美术馆、电影院、购物街、美食城等各种文化娱乐设施。最具代表性的有半开放的朝日电视台,它是六本木新城中一个活跃的文化因素,而位于森塔最顶部的森艺术中心则是六本木新城精神的象征。此外,东京都市观景、六本木新城俱乐部、六本木学术中心、森艺术中心画廊、六本木新城露天广场、六本木新城TOHO影城等也是六本木新城的重要文化项目,为周边的居民和上班族提供了完善的文化服务以及多样化的文化产品。

2、开展活动,丰富游客体验性 

六本木新城具有全年度的营销推广计划,每一季度举办不同的主题活动,并提前公布下个月的活动计划,以吸引公众参与。比如六本木新城内的部分大楼屋顶设有庭园,人们可以在其中的稻田插秧、割稻、脱谷、捣年糕等。每年都有日本各个县的大米品牌来赞助,希望通过活动来进行推广和宣传。

3、注重公共艺术氛围的营造

良好的艺术文化与休憩设施,是六本木新城生活圈的一个诉求重点。六本木新城结合了良好的艺术规划与开放空间设计,将整体空间塑造得更加艺术化和人性化,除了8处公共艺术特区外,还有12件装置艺术“街道设施”遍布于各角落。林荫道两旁的装置艺术作品不但具有休憩座椅的功能,且每一件都是由知名艺术家创作的,表达各类型设计理念。这些配合整体开放空间的景观系统,成为六本木新城街道景观构成的重要元素。

二、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打破传统

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的出现是源于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第二任总统蓬皮杜的一句话:“我热切希望巴黎有一座文化中心。它既是博物馆,又是创作中心,其中并列着造型艺术、电影、书籍和视听艺术。”但是在建造之初,蓬皮杜艺术中心因为大胆前卫的设计而备受质疑,成为街头巷尾的笑料或是嘲讽对象。但是,时至今日我们不禁好奇蓬皮杜中心究竟有何魅力?为何几十年来,即使饱受质疑却依然屹立在巴黎旧城区的中心。

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坐落于法国首都巴黎拉丁区北侧、塞纳河右岸的博堡大街的现代艺术博物馆,整座建筑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0万平方米,南北长168米,宽60米,高42米,分为6层。整座建筑共分为工业设计中心、公共情报图书馆、现代艺术博物馆以及音乐与声乐研究中心四大部分。供成人参观、学习,并从事研究。与此同时,"中心"还专门设置了两个儿童乐园。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和智力,帮助孩子们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建筑南面小广场的地下有音乐和声学研究所。

1、打破传统,革新文化传播与消费场所的风格

蓬皮杜中心的造型打破了文化建筑的常规设计,放在浪漫古典的巴黎建筑当中显得突兀而又不协调。但巴黎是一座将古典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城市,它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想象力,就如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放在古典的卢浮宫前,当时无论觉得是多么不协调、多么的违和,最终还是被接纳,并津津乐道。浪漫包容而又充满好奇的巴黎市民们还是从四面八方涌来,进入这个钢架林立、管道纵横的文化工场。由螺母、螺栓外加各类彩色管道构成的这个貌似粗鲁、霸道的庞然怪物,极富感染力,随即在全球建筑界刮起一股“高技风格”旋风。

2、现代艺术收藏的“万花筒”,专业特点显著

蓬皮杜艺术中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开馆时有3000件馆藏,包括亨利•马蒂斯、乔治•布拉克、巴勃罗•毕加索等艺术家的杰作。如今,蓬皮杜艺术中心已成为世界上馆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目前收藏的作品多达10万余件,涵盖了来自全球90多个国家、6400多位艺术家的作品,尤其在现当代艺术部分的藏品数量堪称欧洲之最。不仅如此,蓬皮杜艺术中心在某些艺术家作品的收藏数量上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如杜尚、康定斯基、贾科梅蒂等。

在展览方针上,蓬皮杜艺术中心一贯强调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倾向于引发思考和争论。1989年的“大地魔术师”展览(Les Magiciens de la Terre)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展览直接向当时的西方文化中心论提出了质疑和批判,至今被公认为是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展览之一。可见,成功的城市文化综合体,除了承担着文化服务、文化传播和文化消费的功能,正向的社会影响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阿尔夫雷多·雅尔1989年的参展作品《地理》

3、文化与商业融合,创新运营机制

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在运营过程中将商业和文化深度融合,使得中心的收入日趋多元化。其收益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是商业运营收入,主要来源于中心内部的衍生品专卖店、咖啡馆、报刊亭以及餐厅等。第二部分是门票收入,这是中心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6到2016年十年间,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的门票从5.5欧元上涨到14欧元。第三部分是藏品出借收入,中心内的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藏品丰富,尤其是馆藏的现代艺术品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优质藏品的外借和租赁费用也十分可观。第四部分是海外分馆的收入,法国、马拉加、上海等三个分馆,当地政府每年固定向蓬皮杜交纳150万到170万欧元的费用来建设艺术空间。

西九龙文化区:未来香港文化新名片

西九文化区是1998年时任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在《施政报告》中宣布的大型发展计划,包括于西九龙填海区临海地段兴建一系列世界级的文化设施,是集文化、艺术、潮流、消费及大众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文化娱乐场所,核心设施为剧院综合大楼、演艺场馆、博物馆群及广场等。西九文化区面积达40公顷,正发展为香港一个糅合地方与传统特色,并加入国际元素的世界级综合文化艺术区。

1、区位优势明显

西九文化区坐落于面积四十公顷的填海土地上,这里是维多利亚港最后一块人工填海区,它就像一颗未经打磨的钻石般,炙手可热。香港媒体曾以“得西九,得天下”之说来形容它的战略位置。此外,广深港高铁即将开通了,这一高铁使得香港将进入国家近3万公里的高铁网。建成后,从深圳到香港只需要15分钟,从广州直达只要48分钟,北京到香港也只需要9小时……更为关键的是,香港唯一的车站就设于西九文化区。使得旅客们走出车站,不仅可以领略到维多利亚港的美景,更可以在西九文化区里欣赏到全年无休的世界级展览、演出及戏曲盛会。

2、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先行

粤剧是香港第一个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申遗成功后,香港政府对粤剧又给予了很多不同的支持。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在香港这个国际化大都市里,特区政府在西九龙这一堪称大手笔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案中,把戏曲放在了最优先考虑的位置。戏曲中心不仅将是第一个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艺术演出设施,同时位置也是最佳,邻近地铁口,直通高铁站。在整个文化区块内,也是最靠近城市中心商业区。

3、整合资源,打造香港文化中心

按照规划,西九文化区最重要的两座博物馆将分别于2019和2022年完工。其中,预计2019年完工的M+博物馆获得了瑞士著名藏家乌利·希克捐赠的1463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作为M+博物馆的永久藏品。而香港故宫建成后,7600平方米展厅中将会轮流展示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珍品。有了博物馆做依托,中国香港作为全球第二大艺术品交易市场,西九文化区在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上极具潜力。这两座重量级的博物馆还只是西九文化区的冰山一角。在表演艺术方面,西九文化区也有着远大目标。在规划中,西九文化区将建设戏曲中心、演艺综合剧场、自由空间等多个表演空间。同时,在艺术公园中心地带,西九文化区设立了户外的自由空间,定期邀请街头艺术团体来此表演。

4、在质疑中前行的“西九龙文化区”

西九龙文化区项目背后的商业价值,一直都是反对者攻击的关键。香港立法会议员何秀兰多次批评西九龙文化区项目,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她表示:“我担心的是,这个文化区说到底只是一个经济发展计划,到最后区里面有很多住宅的、商业的建筑物,变成一个地产项目,文化在里面只是一个装饰品。”。城市文化综合体的文化内涵和商业价值是否成正比,历来是其争论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