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文创资讯> 正文
【直通两会】如何传承文脉、壮大产业,代表委员们这么说
发布时间:2018-03-13
来源: 言之有范

3月1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第八天,“两会”进入议程第十天,代表委员对于文化发展建设又有哪些新建议?今日直通两会继续聚焦“两会”文化大事件!

发展民族旅游,不让民族文化失传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黑龙江省同江市同江镇中心校教师刘蕾代表说,她所在的赫哲族在全国只有5400多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所以在民族文化传承上遇到过很多困难。不过,现在因为当地大力开展民族旅游,很多赫哲族人通过课堂、微信群等形式自发学习民族语言,学做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希望把有代表性的民族工艺品推广开,然后带动民族旅游业,进而更好地挖掘和传承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的魂,我们一定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我们的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同其他民族同胞一起在致富路上越走越快。

推动文化“走出去”,为中国形象“点睛”

人大代表、中南传媒董事长龚曙光表示,在产品走向海外的同时,应该伴随着文化“走出去”,就如画龙点睛一般,用文化把中国形象点活。随着中国影响力增强,大量的实用性产品走向海外,资本、设备、技术乃至餐饮、家具、建筑等源源不断“走出去”后,构筑起了中国形象。与此同时,一个很应该“走出去”却还没有跟随这些产品“走出去”的,就是文化。目前,文化“走出去”时机成熟,甚至已经有些紧迫。然而,纯粹的文化“走出去”,面临不少困难,一是缺少通道,二是西方国家对文化输入有防范。要把文化输出管道的建设拓宽到实用性领域,从原来的电影、图书、电视剧等渠道,拓展到实用性管道中,把实用性管道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渠道来进行建设。国家相关部门要对设计、包装、说明书、服务体系等进行规范。政府要在援外资金的安排上,更多地关注文化援外。很多国家对文化的需求在增长,通过文化援外项目,把中华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一部分融入项目中。支持中资企业在海外建设基于新技术、新功能、新传播模式的传播平台,从而搭建起未来主流的影响通道。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红船精神”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宣讲员袁晶谈及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文化工作时表示,要大力弘扬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为内核的“红船精神”,将“红船精神”与其他优秀传统文化一道纳入全国中小学教学计划。面向全国汇集资源,深化“红船精神”理论研究和宣传,建立常态化理论研讨机制,定期举办“红船精神”理论研讨会,打造“红船精神”研究高地。

让“精神食粮”有量又有质

全国人大代表、长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彪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繁荣文艺创作的内容表示,长影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秉承长影‘新中国电影工业摇篮’的红色基因,发扬创作拍摄主旋律影片的优良传统,为新时代立像,为人民放歌,为民族铸魂。二是创作拍摄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弘扬新时代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品力作。三是发挥‘长影译制’的品牌优势,积极争取政策,做好中国出口影片的译制工作。

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企业家马浩文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减税减费,这一举措将鼓励更多企业投资文化产业,对文化产业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基于这个情况,马浩文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建议:一是打造国家层面的电视及网络平台,兼顾文化传播和商业展示功能,在社会资本支持下让更多受众享受到高品质的文化产品;二是中国的武术、饮食等传统文化要走出去,需要建立更科学的标准,与国际接轨,使其在海外更容易被接受,更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传播。

让文化资源向中小城市流动

3月12日,全国人大代表、电影导演贾樟柯建议加大力度出台一些措施,让当代性的、国际性的文化资源能够向城镇,甚至向乡村去流动。因为文化资源也有一种固化的问题,在千万级人口的大城市,像北京、上海,文化资源非常多,但是在很多中小城市,这类资源就非常少。文化资源能够激活一个地区的想象力,激活一个地区的开放性,应该促进文化资源向中小城市流动。

让民族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特色驱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演艺集团歌舞剧院艺术生产部副主任雷艳认为,贵州古村落文化,正在生态和旅游时代产生巨大的价值,尤其是那些依托古村落传承下来的各种手工、歌舞、饮食、建筑等各种文化所产生的经济价值,正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对于她这样的文化工作者来说,坚定文化自信,就要把党和国家相关政策和要求学深学透,边悟边做,用于指导实践。她也希望国家继续加大对贵州民族地区文化保护和建设的支持力度,把民族文化作为区域发展,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特色驱动力。

特色小镇要把当地文化做进血脉

连续六届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刚毅集团董事长王敏刚,对特色小镇建设情有独钟。他表示,所谓特色,一方水土一方镇,一个是与大自然结合,是生态保护,一个就是生态跟村镇的历史相结合,就是文化定位。那个村为什么在那里建起来,一定有它的原因,有一些有趣的历史人物故事,哪怕是一个很小的人物。这些机缘、地方的历史文化,跟他的生态背景结合起来,就是文化的定位。最原生的东西是最珍贵的。有真实的理据、历史的支撑,县志、村志、这些都很重要的。

传播好中华陶瓷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景德镇陶瓷大学校长宁钢表示,要引导陶瓷文化回归日常生活,陶瓷文化不是“死的”,不是陈列在博物馆的“花瓶”,也不是“故纸堆”上的文字记载,而应该是活的,活在当下人们的生活里,而传承与传播陶瓷文化正是要让文化资源从小众走向大众。适应大众化的文化需求,正需要陶瓷文化继续不断创造性发展、创新性传承,让陶瓷文化的文化价值转化为"实用价值",文化只有一直被大众“日用而不知”才有永恒的生命力。要找准中华陶瓷文化定位、充实中华陶瓷文化内容、丰富中华陶瓷传播媒介,营造良好的中华陶瓷文化传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