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信息服务> 正文
知识付费:优质内容是价值核心
发布时间:2017-11-30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网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互联网知识经济已逐渐成为一波大浪潮。

    据新华网报道,自2016年以来,知识付费在国内互联网行业迅速兴起,成为业界追逐的新风口,多家互联网平台纷纷布局知识付费领域。2017年国内知识付费领域逐渐分化,知识付费正从起初很火的商业财经、技能培养等热门领域向更多更丰富的细分领域扩展,内容的深度化、垂直化被视为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的趋势。

    根据阿里应用分发平台发布的2017年二季度应用行业报告显示,以90后为主的知识付费用户已达到5000万,预计今年知识付费的总体规模将达500亿元。知识付费市场处于高速增长中,随着越来越多的介入者,风口已经越吹越大。

    学习革命

    2016年被业界称为知识付费元年,出现了很多知识付费的爆款平台,那么何谓知识付费?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共享经济助理分析师陈礼腾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知识付费是互联网上媒体、内容出版和教育融合之后形成的新物种。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

    “时至今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知识的付费意愿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拥有知识已不再仅仅是被描述为学富五车或满腹经纶,而是财富真正的源泉。”中研普华研究员揭小兰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情况是,一个人干什么和他原来的专业没有关系,今天的工作和未来的工作也没有太大关系。因此,视野的扩张、认知的升级,见多识广、触类旁通,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种趋势在求职领域也得到印证,记者梳理发现,中华英才网、58同城、赶集网等信息平台的求职信息中也反映出对于学者型人才和专业型人才的需求。

    陈礼腾补充说:“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愿望比以往更强烈,而网上的海量信息造成用户决策“瘫痪”;生活节奏日渐加快,也让人们的时间变得碎片化。作为知识服务商,通过“做减法”屏蔽垃圾信息、筛选优质内容帮客户高效学习,正是未来的价值所在,加上互联网平台的成熟化,诸多因素促使知识付费的到来。”

    知识付费就是制造一系列的碎片化知识来帮助人们充电。目前市场上主要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付费订阅,即订阅一门课程、一个专栏。另一种是付费问答,即通过微博、分答等平台,向特定人物咨询某一个问题。

    大数据服务商QuestMobile发布的《2017移动互联网知识付费行业新观察》中,将移动互联网知识付费APP分为四类,分别是综合知识付费应用平台、付费问答应用平台、付费泛教育应用平台、付费教育应用平台。

    被称为“知识经济”商人的罗振宇说,当前行业边界正在消失,每个消费升级的行业都在争夺用户的时间,用户选择用学习来填充碎片化时间,是有价值的真实需求。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去年我国知识领域市场交易额约为610亿元,同比增长205%,使用人数约3亿,约占到中国网民总数的一半。

    知识付费的崛起,与其说是技术上的推进,不如说是大众需求的爆发所致。

    易观智库分析认为,知识付费热潮的兴起,一是由于居民消费结构悄然改变,发展型消费提高;二是得益于移动支付的普及,对内容和知识付费意愿和消费观发生转变;三是用户信息获取方式发生变化,从漫无目的接受变为主动获取,信息选择行为更为成熟。

    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爱奇艺的付费用户已突破2000万。影视剧让很多中国用户形成了付费的习惯。用户愿意付费的内容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具有强IP效果的经验和知识,另一类是因版权限制不得不付费的内容。

    业内人士认为,知识消费的背后,隐藏着焦虑。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严重过载、新知识层出不穷、经济社会地位固化的背景下,普通人的知识焦虑和不安全感得以放大;同时,在可支配收入增多、移动支付发展便捷以及小额知识消费的激发下,用户自我提升愿望强烈,渴求优质内容,愿意为此付费成为用户的内在需求,也成为当前教育消费升级的典型表现。

    “目前看来,更多的知识付费用户追求的并非知识本身,而是氛围。当前很多知识付费平台借助名人效应刺激用户消费,再加上吸引人的题目,会让用户产生不购课程将会是一大损失的“错觉”。”陈礼腾认为,“用户消费除了购买知识之外,更多的或许是购买一种心理慰藉。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播与共享变得十分迅速与方便,但也导致大量混杂信息让用户分不清什么才是有真正价值的。知识付费,用户通过金钱的支出,来获取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即知识。因此,要让用户心甘情愿为知识付费,就要保证知识的价值性。”

    内容为王

    “互联网+知识”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不少网友表示好久没有这么认真地学习了。

    网友小苏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她参加了英语名著阅读训练,每天只要抽出10分钟阅读app推送的英文著作片段,坚持一定的天数,就可以精读完1本英文小说。还可以每天在朋友圈里打卡,在读完一本小说后很有成就感。

    小彭一直利用APP学习营销知识,她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每天用零碎的时间,学到一些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像在游戏里打怪升级的感觉。”

    据报道,2017年国内知识付费领域逐渐分化,知识付费正从起初很火的商业财经、技能培养等热门领域向更多更丰富的细分领域扩展。不少网民都在知识付费平台上体验过提问的乐趣,但在丰富知识的同时,也会遇到回答缺少深度,甚至存在错误信息,内容良莠不齐,甚至真假难辨等问题。

    很多网友对付费知识的含金量表示质疑,因为有些付费得到的回答结果,在常用的搜索引擎中都可以免费搜索到,有些平台的知识会“牛头不对马嘴”,缺乏对提问个体的针对性。

    还有网民认为有些平台没有将事情讲解透彻,只是给出了一个所谓的最终结果,使用户有不知所云的困惑。对“快答”式运营模式产生质疑。

    揭小兰表示,“目前行业发展仍然处于早期阶段,除了适应移动化的消费方式造成的知识碎片化问题以外,还存在知识付费体验差、缺乏内容评价体系和筛选体系、复购意愿不高等问题。”

    陈礼腾认为,目前知识付费领域存在的这些主要问题,将会随着竞争的深入和消费的理性回归,使优质内容的价值日益凸显。他说,“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知识付费市场需要祛除浮躁之气,以耐心和创新积淀出稀缺产品。此外,知识付费平台优化自身体系,打造系统化、结构化的平台。最重要的,相应政策需跟上脚步。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知识付费的重视,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制度,打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在专家看来,当下市场上的产品形态,无论是综艺节目的说话课程、快速解惑的付费问答,或是读书课程,内容都存在大众化、浅层化、覆盖面广的特点,根本无法满足用户深度学习、获得知识沉淀的需求。

    极客邦科技创始人兼CEO霍泰稳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构建个人知识体系,深度化与专业化学习不可或缺。知识付费正从“平面化”模式走向“纵深化”,知识付费平台需要通过深耕专业内容,为用户提供深度的知识吸收场景。

    有网友说,首先,用户更愿意为“有用”的内容付费。能够帮助他人学习、成长的,在工作、商业或者心理等方面获得提高的,就是“有用”的内容。其次,面向用户的收费内容必须深入浅出。

    同一个内容,必须让大家都能够听得懂,并且都觉得有价值。核心的知识必须要深入,抓住本质;而表现的形式一定要浅显,容易和各种用户建立连接。再次,付费内容必须要专业化。必须靠产品本身的专业程度影响用户。

    相关用户调研结果表明,用户更加偏好职场经验、教育学习方面的内容,对个人发展提升有帮助的内容关注度高。此外,参与调研的用户中,78%愿意为内容付费,但也会考虑价格因素,这些愿意付费的用户中有56%的人会从实际出发,根据内容和价格来考虑付费。

    业内人士认为,只有内容来源权威,用户才会信赖。“信息爆炸时代,如果付费知识并没有比免费知识高明很多,用户是不会去花钱的。”

    “知识付费的产业链也将被进一步细分,问答、课程与咨询也将细分出更多的课程形式。内容垂直化是一个必然趋势,而对新的优质内容细分领域的争夺也日趋激烈。”揭小兰表示。

    陈礼腾说,“知识付费这一形式改变了传统知识共享的模式,对于当下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帮助。目前知识付费尚未形成熟的体系,存在着诸多弊端。但不难相信,在未来,知识付费将朝着智能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