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言之有范> 正文
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示范区
发布时间:2017-09-18
来源: 言之有范

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打造中华文明金名片

中国大运河总长约4000公里,跨越10多个纬度,沟通5大水系,连接8省(直辖市)共35个城市。大运河的文化增加值在我国文化产业中占比超过56%,通过调研,我们提出大运河有工程型、线廊性、活态性以及融合性四大特点。在近三年的时间里,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进行了两次“大运河文化行”,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第一次京杭大运河调研是在2014年7月24日——8月2日,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的教师一行共10人从北京出发,依次考察了通州、天津、杭州等12个城市,访谈了众多官员和专家,收集了大量一手视频、照片和文本资料。在这次调研中,调研组成员撰写了近10篇深度思考的学术性文章;同时完成了1.1万字的《“京杭大运河文化产业带”调研报告》。第二次隋唐大运河调研是在2017年8月28日——9月1日,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师生,联合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一行7人从北京出发,依次考察了鹤壁、新乡、洛阳、郑州、宿州等9个市县,取得了极佳的成果,召开了1次大型座谈会,考察了20余个文化遗址和项目,完成了约3万字的《大运河文化带调研报告》。

发挥北京带头示范作用,立足文化之都建设

老北京有句俗语“北京城是从水上漂来的”,北京是京杭大运河漕运的终点与目的地。北京城市建设、粮食供应、水系分布、经济发展、文化底蕴等都与大运河密切相关。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时强调:“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北京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北京应奋力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做好“四个示范”,确保走在全国最前列,发挥引领与带动作用,将大运河文化带打造成为世界带状文化遗产的样板区和示范段。

“文化遗产科学保护”的示范

1、从重视单一文化保护,向重视文化场景要素的综合保护。不仅保护大运河的文化要素,也积极保护运河自然生态、生活形态等保护,将大运河作为一整套社会文化生态工程看待。

2、从重视点、面的保护,向线性文化遗产方向发展。将北京段运河遗产进行整体规划和保护,建立遗产监测系统,形成大型文化遗产保护廊道。

3、从重视 “物质要素”保护,向“物质”与“非物质”兼重的方向发展。收集和保护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讲述更多能够传诵的运河故事。

4、从重视行政保护,转向法治保护。增强文化遗产法治观念,加快制定关于大运河生态环境、文化遗址、历史风貌保护等方面的法规条例,将大运河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文化传统创新传承”的示范

结合北京“一核”建设,挖掘、研究和创新大运河精神,提炼符合当今时代需要的思想理念、价值追求,实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对接,构筑”百里爱国主义教育走廊”和”标杆性的文化传承带。

“文化资源活化利用”的示范

1、推动遗产活化,逐步恢复运河水系,推进运河通航。

2、科学编制《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通过顶层设计促进遗产保护与利用、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文化场所建设等内容融合发展。 3、以大运河文化IP为纽带,结合试验区、通州副中心等建设,创新文化载体与形式,打造集高浓缩的文化遗产长廊、高颜值的生态景观长廊、高品味的文化休闲长廊、高效益的创意经济长廊”于一体的综合性功能廊道。

“文化统筹协同发展”的示范

1、推进市域统筹。发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组”领导作用,做好全市运河文化建设的统筹管理与建设。

2、推进区域统筹。倡导建立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联盟,推动形成大运河文化带命运与利益共同体 。

3、推进国际合作。借鉴国际运河保护与利用经验,推动国际交流合作,成为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支撑。

4、推进学术联盟。依托北京资源优势,集聚一批优秀专家,倡导建立大运河文化带研究学术联盟,推动”运河学“建设。

把握朝阳区发展新机遇,建设全国文化核心区

朝阳区运河段主要是通惠河,是元大都最重要的水利成就,是京杭大运河南北全线贯通的根本标志,是元明清三代著名的运粮河,为北京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朝阳区是北京文化建设的重镇,是具有成为全国文化中心核心区潜力的区域。因此,推动大运河带建设,既是朝阳区的重要责任,也是难得的机遇。

总结美国伊利运河、加拿大里多运河等国内外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经验,我们提出了基于战略定位的三角模型。基于此,建议朝阳区,以战略定位为导向,以产品(项目)建设为核心,以科学模式为保障,以传播推广为支撑,推动大运河文化带的繁荣发展。

1、定位:是朝阳区做好顶层设计、塑造运河文化特色的根本。站在中华文明传承的高度,与国家文化产业创新试验区、CBD—定福庄国际传媒走廊、“文化三里屯”融合发展,打造集生态带、景观带、休闲带、文化带和经济带于一体的综合廊道,将朝阳段运河打造为:大运河文化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域、大运河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国际枢纽以及连接中心城区和副中心的魅力廊道。

2、产品:是推进文化创新传承、实现文化资源活化的关键。文化只有转化为产品(项目),才能有效保护、展示、传承、体验与消费。朝阳区可重点打造五类产品,形成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内容创意、旅游休闲、文化合作等丰富多彩的产品形态。

3、模式:是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秉持”开放共享、互联互通”的互联网思维,针对产品分类,采取不同建设运营模式。关键是要将文化带打造成一个由众多利益相关者(政产学研媒民)共同创造和分享价值的有机生态系统,形成利益与价值共同体。

4、传播:是扩大文化带影响、激发市民参与的重要支撑。 “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需要借助传媒的力量,向民众、向世界宣扬大运河文化,擦亮国家文化符号与名片。要特别注重中国元素的现代表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