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文创之星> 正文
杭州编剧余青峰、屈曌洁携手登台 领取最高奖曹禺剧本奖
发布时间:2017-05-23
来源: 钱江晚报

“轻而易举”获奖?没那么简单

“我们在杭州安了家。是杭州这座城市的天生丽质,滋润了我们的创作灵感。”

5月22日晚,广州大剧院,第22届曹禺剧本奖揭晓。一对杭州编剧夫妻,携手走上了领奖台。

这对杭州编剧界CP——余青峰、屈曌洁夫妇,凭借戏曲剧本《大清贤相》荣获了第六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第22届曹禺剧本奖)。这也是余青峰第三次获得我国唯一的全国性戏剧文学最高奖曹禺剧本奖。

第一时间,钱报记者对这对杭州CP进行了专访。

余青峰、屈曌洁夫妇上台领奖。特约摄影谭庆驹

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创办于1980年,由中国文联、中国剧协颁发,是我国唯一的全国性戏剧文学最高奖。

今年是全国文艺评奖改革后首次评奖,获奖比例大幅度压缩,含金量更高,先后有100多部剧本通过推荐,50部剧本进入初评,最后5部剧本获奖。

值得一提的是,由杭州培养的编剧余青峰,成为了这10年来的首位“三度曹”——三度获得曹禺剧本奖的剧作家。

余青峰目前是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直属单位杭州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的一级编剧。2008年他凭《赵氏孤儿》剧本获得第18届曹禺剧本奖,2014年凭《青藤狂歌》剧本再次获得第21届曹禺剧本奖,今年凭《大清贤相》一剧,第三次获得曹禺剧本奖。

还记得上回得曹禺奖,他在获奖感谢中这样写:把最深情的感谢献给杭州。

今年领奖,这个生于1973年从福建来的新杭州人再次表白杭州:“是杭州、乃至浙江文化部门领导的包容和大气,给了我们在中国戏剧的天空自由翱翔的动力。杭州是斑马线车让人的典范城市,如此现代文明的礼让,与安庆桐城六尺巷的‘让他三尺又何妨’,恰是异曲同工之妙。”

《大清贤相》源自大家都熟悉的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但他们没有写张英的“让”,而是写了他的儿子宰相张廷玉,写了一个“不让”的故事。

余青峰总是不按规矩出牌,比如写徐渭,他写的不是“阿凡提”式的徐渭,而是八次考试,全落榜,九次自残,也没死成,令人唏嘘的苦难的徐渭,一个坚守独立人格,却又陷入精神滑坡痛苦的徐渭。

余青峰骨子里,也藏着古代知识分子的叛逆,或许正是这份才子之气,让同样文气的杭州人很懂他。

今年,是余青峰来杭州的第11年。他笔下的诸多人物,李清照、秋瑾、徐渭、洪昇等,都与杭州的人文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来杭州前,这个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高材生一直过着“戏剧流浪汉”的生活,是一个无职称、无工作、无工资却醉心于剧本创作的“三无编剧”。2006年,原籍福建的他,由杭州市作为特殊人才引进,来到杭州定居、工作,3年前,夫人也“跟”来了,如今供职于浙江越剧团。余青峰很快迎来了创作高峰,《赵氏孤儿》、《大道行吟》、《李清照》、《天下第一疏》、《我的娘姨我的娘》等作品被搬上舞台,几乎每一部都获得过国家级大奖。他本人也接连获得了杭州市文艺突出贡献奖、杭州文艺桂花奖艺术贡献奖、杭州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杭州这个地方

能滋润一颗戏曲的灵魂

钱报记者:《大清贤相》为什么舍近求远,写了张英的儿子张廷玉?

余青峰:这个故事已经有过一个《六尺巷》的黄梅戏了,写来写去就是两家吵架,没有新意。直到发现了张廷玉,康雍乾三朝重臣,也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我们从他的角度重新去诠释这个“让”与“不让”,这里面具有反腐层面的时代意义。

张廷玉曾经当过吏部侍郎,抓过腐败分子。他为乾隆朝惩贪肃吏立下汗马功劳后,为了平息乱象,稳住朝局,执意让贤还乡,最后连“太庙配享”的殊荣都让出来了。他说我不是为了沽名钓誉。只要你乾隆帝能够下大决心整顿吏治,我将回家赋闲,告老还乡。归去之前,当时乾隆朝的很多事情全部被他揭出来了。

所以我们最后写的,就是这样一个高风亮节,50年不犯错的三朝老臣的让和不让。

钱报记者:你和太太不是第一次合作了,一起写了六部作品。《大清贤相》大改九稿,小改近20次,历时近两年,你们两个是怎么分工的?

余青峰:我这几年的创作没有她就不行,不是说她照顾我,主要的原因是创作要有碰撞的对象。

屈曌洁:我们一块聊,一块找资料,聊完写,写完再聊,然后再改。我们有吵也有争论,最后需要说服对方,通常我都会被他说服(笑)。

钱报记者:来杭州11年了,这个城市对你的生活和创作,有什么影响?

余青峰:我的三次曹禺剧本奖都是来到杭州以后拿的,杭州是我的福地。

我们家现在住在之江路上,面对着钱塘江。我的处女作,1991年自己无师自通写的第一个剧本,叫《之江潮》,里面有个故事就发生在钱塘江上,所以这是奇妙的缘分。

我们特别感谢杭州,这么一个水灵灵的地方,给了我们非常自由非常安静从容的创作环境,从来不会对我们产生干扰。无论走到哪里,我们也都会说,我是杭州的编剧。

另外,杭州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对我的滋养很深,我经常说杭州是一个天生丽质的城市,就像一座人文的金矿,一辈子挖掘不尽。中国最有名的编剧洪昇写了《长生殿》,他是余杭人,那是没法逾越的一个高峰,很多古代的戏曲编剧,都是浙江钱塘人,这个戏曲创作的历史是非常夯实的,包括浙江兰溪的李渔,人家的外号叫“湖上笠翁”,特别喜欢西湖。

其实我特别想写孤山上的梅妻鹤子,林和靖,我特别喜欢他,也是讲一个人精神操守,希望以后有机会也能写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