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创意精品> 正文
十国第一夫人御用包
发布时间:2017-02-17
来源: 百匠大集 吴晓波频道

    人工智能大热,她为何逆势投身传统手艺?五代延续,她如何让古老技艺回归日常?是什么被外国人视如珍宝却遭国人轻视?她的一路坚持,浓缩了一个怎样的时代?

    听“百匠大集”系列 006 号匠人—— 89 年的叶沣仪讲述她与丝绸画缋的故事

    口述/叶沣仪 整理/巴九灵

    1

    2016 年 9 月 4 日,世界瞩目的 G20 峰会在杭州召开。除了一时间爆红网络的开幕仪式和国宴菜单,给各国领导人及夫人的国礼也颇受关注。但是鲜有人知道,送给东盟十国第一夫人们的礼物,是由历史悠久的“丝绸画缋(huì)”工艺制成。如今国内能完成丝绸画缋完整的 70 道工艺的,仅剩我们一家。

    我叫叶沣仪,89 年生的杭州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丝绸画缋的第五代传人。

 

    我们家从爷爷的爷爷那会儿开始,就凭这门技艺为生。我的父亲自幼接触丝绸画缋,为坚持复兴这门技艺的梦想甚至抵押了家里唯一的房子。大学毕业后,尽管父亲数次劝说我回家继承手艺,我还是选择了去稳定体面的事业单位上班。

    当时的我既不赞成也不理解:在科技和文化日新月异的今天,为什么还要执着于这样缓慢、繁复的工艺?一直以来,这个冷门而悠久的行业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我们被国人轻视的经历,远比不懂我们文化的外国人要多得多。此外,从事这行的,都是经历岁月冼炼的老师傅,一个工艺环节就要花上一天的时间,枯燥至极。

    最后让我转念的,是父亲的一句话:“我这辈子也就你和它两个小孩,你真不愿意做就算了。我养它养到我不在了,哪怕最后没了我也总算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你爷爷和太爷。”

    “使命感”这个词,太遥远而宏大,但那一瞬间我确实有了一种“使命感”。这个世上少一个平庸的事业单位员工,不会有什么变化。而让一门手艺自此失传,从此变为只能在博物馆里供后人观瞻的物件,这才是天大的憾事。

    花了几个月想明白的我回家了。我决定,要改变它的命运。

    2

    丝绸画缋是什么?其实看字就能猜到五分,“缋”由一个“纟”和一个“贵”组成,指在真丝上添加融合了染、绘、绣等多种工艺手段的传统技艺,属于我国古代最早的平面视觉艺术品种之一。家喻户晓的《清明上河图》即是其最为杰出的衍生代表作。

    从距今约两三千年的周商时期出现蚕丝织物开始,画缋技艺便从民间棉麻织物延伸到皇室的丝绸制品。随后宫廷设立了专门的画缋部门,制作皇室贵族的服饰。

    画缋师以绸绢为原料,凭经验和悟性掌握手工技巧和火候,历经选绢,定型,皂煮,摹稿,刻板,勾蜡,上色,上底浆、中浆、上浆,高温固色,脱水,贴膜,雕刻,贴金,裁剪,装裱等70多道工序,做出色感亮眼、触感细腻、观感典雅的成品。

    到了盛唐,丝绸画缋传至海外。如今我们感慨做工考究、巧夺天工的日本和服,其实那是盛唐丝绸画缋的“学生”。

    从和服的纹样中,可瞥见唐代的审美:那些寿纹、回纹、树纹等都曾出现在中国古代绸绢上。让人痛心的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我们逐渐放弃了,而外国人拣回去,经过改良再拿出来卖,被我们趋之若鹜,视若珍宝。

    这种现象常常令人啼笑皆非:明明都是从我手里出去的作品,在国内销售时,总是被轻视,人们觉得所谓纯手工就是个噱头,没啥了不起。但是一旦东西被跟我们合作过外贸生意的美国人、日本人买去,贴个牌子再进口到国内,同样标明是手工制作,人们顿时高看了好几眼,买去成为奢侈的赠礼或收藏。

 

    类似的打击后来经常遇到,让我倍感无奈。我也曾试图说服我父亲放弃自己做本土品牌的想法,从海外注册品牌。但是我父亲坚决反对,言辞激烈地教训我,一定要丢掉想走捷径的歪心思,脚踏实地做事。他说:“你要相信,只要我们的东西好,靠着口口相传也一定能找到生存点。坚持,就一定会胜利。”

    父亲的固执,也渐渐成了我坚守的勇气。我们创立了“缋”这个品牌,除了将传统的丝绸画、丝绸屏风和丝绸扇做到极致,还开发了围巾、披风、手包、服装等多个品类,希望让这一古老手艺回归日常。

    3

    时间证明,酒香不怕巷子深,我们的坚持在近两年已初见成效。诸多作品获邀参加了国内外多个展览和比赛,斩获大奖无数,在圈内逐渐声名鹊起。

    至今想起仍让我感动的,是一次我们在大赛中获得金奖,在去领奖的路上花了两个小时。

    有位年迈的老先生在我们的展位前一直等到我们出现,见到我和我父亲时他说:“你们叶家太了不起了,我做了一辈子都没成功。古籍里面记载的那些技术,只有你家才可以做出来。小姑娘你一定要好好守下去,千万不要放弃。”

    除了丝绸画缋界的专业人士,市场的态度也在悄悄转变。父亲在 2014 年的画作《识得东风》,在 3 年的时间里从 700 元涨到 4700 元,翻了整整 6 倍。曾有一位日本商人看中了这独一无二的技艺,一口气订制了近 400 件丝绸画缋系列的和服。隔年他又带着他的朋友来,请求父亲为其定制画作。从不花任何资金或心思做宣传的我们,真的就这样通过口口相传,创造了我们自己的品牌。

    今天,作为“缋”这个品牌的主理人,我再回过头去看这个行业、这门手艺,又有一番不同的心得。

    如今机器取代工人,人工智能风起云涌,眼见时代又是一番新的光景。但在匠人们眼中:机器生产所无法取代的,是那颗活的心和用手工制作的、每一件都独一无二的产品。

    所谓手艺人,除了因为在岁月中穿梭变得精熟的技艺之外, 更要有一颗在与物件相处中不断成长的心。父亲说:其实“匠”仅仅是一门技艺,“心”才是修为。

 

    从太爷到父亲,丝绸画缋的手艺经历四个世代的沉寂,到我这一代,重新被逐渐接纳,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丝绸画缋包在 G20 峰会上的亮相或许只是时代的一个缩影,证明传统之美终将被发现和接纳。但我心里清楚,未来的路究竟有多宽,有多长,终究要由我们用前行的脚步去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