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名家视野> 正文
石雕大师吴松江:我的欢喜与哀愁
发布时间:2016-06-21
来源: 杭州日报

手工定制 个性消费





“有趣是骨子里深藏的趣味。生活会用平淡沉沦我们的热情,唯有情趣能让你跟强悍的现实打个平手。有趣的人,一碗粥也能喝出玫瑰的气息。”

浙江青田籍石雕大师吴松江,12岁开始学习石雕,16岁进入青田石雕厂从师学艺,1992年跟随兄长来杭州创办了青上阁石雕工作室。他的作品有情节、有趣味,多次在国家级工艺美术精品展中斩获金奖。 2013年5月在浙江美术馆举办“大雅属于自然、真情归于淳朴”个人作品展,在全国艺术界引起轰动。2010年,吴松江喜获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走进石雕大师的工作室

走进吴松江石雕工作室,仿佛走进了缩小版的采石场,粉尘轻扬,过道处堆满了从各处采购的石料,形状色彩各异,工作台旁,吴松江正埋头专心雕刻,手起刀落,白色石粉扬起又落下,星星点点出现的,是石阶、竹排、门梁、稻谷和蟋蟀……石头和雕刻刀接触时,嗞嗞声此起彼伏,单调乏味。一块原石的蜕变之路如此风尘仆仆,艰辛又孤单。

刀耕不辍30余年,数百件石雕艺术品,石雕需要脑力、体力、心力,还需要笨工夫,几十年如一日的磨练,他没有像石头般沉默寡言,却如顽石般俏皮轻松,用凡俗的意趣赋予了石头种种可爱。

工作室偏居三墩镇老旧小区的一楼,高楼大厦围困下的老小区,被梧桐树包裹,带着旧时代的气息。吴松江说,“这里清净,人来的也不多,我喜欢一个人在工作室,石头摸摸,自己做做喜欢的东西,我享受这里的生活。”

端坐于石前,明心见性,在一刀一刀的慢动作中,他遇见了欢喜的自己,他把这种喜悦又给了石头,用石头记录下生活的趣味和淡淡的乡愁。

石头给他带来了快乐,也给他了自由的心灵和生活方式。“放下刻刀,我就可以去干自己该干的事情,儿子高考,我去校门外等他;朋友来了,我就和他喝茶聊天;要雕刻松鼠了,我就去西湖边喂松鼠玩。”说这些话时,他笑嘻嘻的,简单让他时刻充满着甜蜜和喜悦。

工作室也是他和学生们生活的地方,厨房、卧室、工作间、仓库一应俱全。他们在一起做饭、创作、手把手交流,他告诉学生”要生活在生活之中,不要路过,要生活在其中。”

他们在工作室里,回味生活、雕琢生活,又留下生活。

作品定格了生活的戏剧

“我来自青田,却不是青田石雕,青田石雕刀工很精致,石材也更好。”听吴松江介绍自己的作品,记者有点懵了,难道这些在国家级大赛上得金奖的作品不精致不好看吗?

“我的东西没有极端的精细,荷叶、破碎的蛋壳,本身自然界就是这样,我无非呈现原本的样子。”吴松江说。

龙蛋石、老挝石、仙游石是他喜欢的石头,不是特别贵,但色彩别致。敲坯、精雕、打磨、上蜡,一件石雕作品的完成需要在每一个步骤中不断揣摩和体会,把每块石头自然的色彩和纹理运用到极致。“大自然给的色彩是真色彩,人再怎么调也调不来,朱砂红、鸭卵青、象牙白……关键怎么去运用大自然给的颜色,发挥出来。”吴松江说。

他的作品看上去天真得就像自然界原本的样子,在保留石头形态质感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各种趣味场景。它们是石头,又不是石头;是艺术品,又不像商店里聚光灯下的艺术品。一眼,你能认出是他的手作,定格的是一出出精彩的戏剧。

中国古民居系列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中国各处乡村的生活场景,充满了凡俗的意趣。在刀尖上绽放的,是吴松江的真性情。

芋艿、笋、南瓜、荷花、葫芦、稻谷、莲蓬、松球、老丝瓜、松鼠、蟋蟀、青蛙……植物和动物在他的刻刀下呈现出另一种生动,它们在泥土里,微风中,散发出饱满自在的热情。

“现在莲藕还没有做,因为没有找到适合做莲藕的石头,现实中这样的石头很难找,黄中带白,还要有黑点,有淤泥的痕迹,好像池塘里挖出后稍微清洗后的藕,水灵灵,还带着土腥气。”

吴松江说,他喜欢雕刻那些有故事的作品,观众可以在石雕里寻找熟悉的生活场景和趣味。

在他的作品里,荷叶间的两只小鸟在斗气;老奶奶站在门前等孩子回家,房前种着仙人掌,屋后的稻草堆上麻雀在觅食,草堆是牛羊过冬的粮食,靠在墙角的木楼梯是主人要用的,桥上人背着柴火,迎面碰上走亲戚回家的邻居……中国古民居系列石雕作品,有中国传统的人情世故,也定格了一段淡淡的乡愁。

“老奶奶站在门前,她有点寂寞,因为孩子们去城里赚快钱了,整个村子都空了。”说到作品里人物的情绪,吴松江降低了声调,跟着一起伤感。

我希望石雕作品过得比我好

吴松江工作室里的上百件作品,覆盖着一层似雪的石粉,为了让记者看清每件作品,他端着喷水壶,不停将石雕上的粉尘洗去,看着叫人心酸。

他说最大的遗憾是自己的几百件石雕堆在暗无天日的车库里,没一个像样的安身之处。他做梦都想着给自己的“孩子”找个好家,让更多人欣赏。“我希望石雕过得比我好”,他说。

“真希望有间空余的厂房能让我好好安放作品,我也一定能给厂房的主人好好回报。”吴松江说。石雕艺术品市场买进卖出很热闹,赚钱的人很多,但他自2000年开始就很少出售作品,因为把自己所有的感情都注入石头中去,越做越不舍得卖。

他感慨,“雕刻作品难,但要找个保管作品的人更难,他一定要懂得我做的东西,能欣赏能理解我的作品,他能说出我心里想的,这样我才会把作品非常放心交给他,遇到知音,我不会计较金钱上的得失。”

“做出来,让后人一代代保管下去,流传下去,这样才体现了作品的价值。”吴松江对待作品的朴素真情数十年如一日,无法撼动,唯有遇见艺术的知音,他才会出让些作品,而这往往又是在没钱买石头原料的情况下。

他担忧,学习石雕非常辛苦,未来没有年轻人愿意来传承这门古老的技艺,“如果政府拿出相关政策来扶持开始创业的石雕新人,会好很多。”他还担忧,工作室所在的老小区迟早要面临拆迁,工作室没有了,那些跟着他的学生怎么办?

吴松江说他“不需要太多钱,虽然日子过得简单,但只要拿上刻刀,我比任何人都要幸福”,这真是“将一碗粥喝出玫瑰气息”的有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