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创意精品> 正文
“杭州唐伯虎”的曼生壶缘
发布时间:2015-11-19
来源: 杭州日报

艺林漫步 之 走进唐云艺术馆 


寿带鸟桃子图 1983年


水上新村 1964年







曼生壶

著名海派艺术家唐云先生是杭州人,其性格豪爽,志趣高远,擅长花鸟、山水、人物,诗书画皆至妙境。以其名命名的“唐云艺术馆”,是一仿古江南园林建筑,坐落于杭州西湖南线万松岭与南山路交汇处,东临万松书院,北接柳浪闻莺,西望雷峰塔,湖馆相融,山水灵秀,浑然天成。


 

“杭州唐伯虎”:爱画入骨髓

唐云出生于杭州,父亲是参药店老板。唐云小时候不喜计算,却爱画画,经常跑去裱画铺子里玩,时不时向父亲的书画好友讨教学习。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让唐记参药店倒闭了,家道中落,十八岁的唐云便拿起画笔讨生活了。唐云精心画了一批山水扇面,到扇庄出售。没想到,又便宜又好看的唐云山水扇面被一抢而空。

“唐云”“唐寅”,音同字近,有些人还以为买到了一把唐寅的画扇,到处宣传,逐渐就传出一个“杭州唐伯虎”的称号来。“杭州唐伯虎”名气越来越大,唐云先后加入了西泠印社、西泠书画社,结识了潘天寿、来楚生等一大批艺术名家,相互切磋技艺。后来和姜丹书、潘天寿、丁辅之等组织了纯粹研究书画的团体——“莼社”,每周聚会,谈诗论画。

日军侵华后,唐云一度避于富阳乡下,潜心学习黄公望绘画意境。后来,朋友若瓢和尚请他去上海,言说上海的书画市场不错。于是一家十四口人在上海江苏路洛阳村简陋地居住下来。

在唐云三十岁生日宴会上,他结识了金石家邓散木、书法家白蕉等人,四人商议并在上海大新公司举办了“杯水画展”,九天内,展出的作品全部卖光。成功的展览,让唐云也得到了去新华艺专、上海美专教授绘画的机会。

随着声望的提升,唐云的山水画供不应求,于是他便转向快捷些的花鸟画领域,研究八大山人及石涛画作,并吸收华新罗的清秀、金冬心的拙朴,定下自己花卉作品清新俊逸不失拙朴浑厚的风韵,后与朱屺瞻、钱鼎在上海开“三友画展”,在这次展出中,其的花鸟画初次亮相便一炮走红,并逐渐稳定了自己独树一帜的画风,风雅、高古、自有名士风度,因之成为20世纪中国画坛海派画家的一位杰出代表。

唐云一生爱画,以“一枝秃笔走天下”自诩,曾自书一联,云“爱画入骨髓,吐词合风骚。”新中国成立后,唐云等人在北京举办上海花鸟画展,在全国引起轰动,他还撰文“画人民喜欢的花鸟画”,大力提倡花鸟画。晚年,唐云集多任于一身: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代理院长、名誉院长、中国美协上海市分会副主席等,还应邀参加多次画展,为后人留下大量精美的作品。

名士风流:任侠有豪气

酒、茶、友是唐云绘画之外的三个精神支柱。他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对酒当歌,一同品茶,一同赏画,一同品味人生百味。

小唐云在抓周时,抓住一只空酒杯而吸吮,这让其父颇为担心。唐云在杭州莼社每周与社员聚在一起,各出大洋两元,谈论诗画,每聚必酒,唐云善饮常醉,每次都是来楚生送他回家。

唐云字侠尘,确有侠义之风,经常慷慨解囊,接济朋友。上海刚解放之时,唐云得到口信,说好友若瓢和尚在香港去世了,唐云非常伤心,为他画了一幅《兰竹双清图》,并题“送若瓢大师驾鹤归西”。然而几个月后,他收到了若瓢的亲笔来信,说病得很重。唐云便赶出一批画,带去香港开画展,用所得收入为若瓢还清看病的昂贵费用。

在教育后辈上,唐云尽心尽力、毫不保留。在上海美专做中国画主任期间,他专门跑农村寻找有绘画才能的子弟,学生买不起笔墨纸砚,唐云就送给他们。在教学中,对学生示范作画,画稿就归学生所有。有许多学生都保留有他当年的画稿,其中有不少人已成为海派绘画的中坚力量。

来楚生的学生童衍方(现任西泠印社副社长),曾去唐云家做客,闲谈间,唐云将一幅吴昌硕八十一岁时所书的石鼓文对联非常大方地送给他,以此作为新婚贺礼。唐云还有位工人学生屠传法,是唐云去一家搪瓷厂时看见他喜欢画画,便招他为学生,不但教画法,还教画理,逐字逐句讲解《石涛画语录》,同桌吃饭,唐云也要以箸代笔,以酒代墨,在饭桌上画来画去,教他如何画画。

唐云一生多居上海,但对故乡杭州有着融于血液的深厚情结,在他的画作中,总以“杭人唐云”落款,以表达他对故土的眷恋热爱。1985年冬天,他回到杭州创作了一百多幅作品,悉数无偿捐赠给浙江省残联,而他在花家山饭店的三个多月的食宿,甚至笔墨纸砚都是自理,他说,“我就是为帮助残疾人募集基金而来的。”为此,浙江省政府为他颁发了“艺德可风”的匾额,以示家乡人对他的高尚画德、画风的褒奖。

镇馆之宝:八把“曼生壶”

唐云之画,清新飘逸,浑厚质朴,在书画艺术上总能不断摆脱藩篱,一扫旧习,从容展现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这与他多年乐于收藏,以及在收藏中练就的过人的鉴赏眼光有着密切联系。

他对紫砂壶、砚台、竹刻、印章、木板书籍、古书画都有涉猎,乐此不疲。他好壶藏,当时远近闻名,尤以收藏曼生壶而著称。晚年唐云把他的私斋命名为“八壶精舍”,可见他对八把曼生壶的珍视。

如今,这八把曼生壶都藏于唐云艺术馆,这些曼生壶,均由杨彭年制,陈曼生铭,壶身光润古雅,品质精妙,而成为唐云艺术馆的镇馆之宝。其实,陈曼生也是杭州人,是清代著名的画家、诗人、篆刻家和书法家,其作品“简古超逸”,是“西泠八家”之一,生活于不同年代的杭人陈曼生和唐云因为八把茶壶而结缘,也是一桩风雅妙事。

八把茶壶,都有着各自的来历故事。唐云收藏的第一把曼生壶是一把“瓜形紫砂壶”,是他从杭州到上海不久后收藏的。壶上铭文,“试阳羡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欢喜。”唐云对此一见钟情,就筹借了四两黄金买了下来。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一个古玩市场上花了二百五十大洋,买下了曾藏于胡佐庆处的第二把曼生壶;第三把曼生壶则是宣古愚的藏品,他不愿意把壶落到古董商手里,而装在锦盒中送到唐云府上;第四把则是唐云陪好友在什刹海逛古玩市场时,以二十元钱就“捡漏”而得;第五把是胡若思到苏州旧货商店看到一把曼生壶,知道唐云喜欢而自作主张买下来赠送给唐云;第六把也是在北京逛古玩市场,花了五十元买来的;第七把是“新金陵八家”的亚明赠送,本是亚明家一把被堵住嘴的装酱油的壶,想请唐云通通壶嘴,却被唐云看上,其铭文绝妙,“笠荫喝,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深有禅机;第八把是造型像井栏的“井栏壶”,是改革开放后唐云在上海购得,虽小而极具特色,深得唐云喜欢。

唐云爱藏壶,不仅是爱壶的本身,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那些隽永的铭文和壶的外形交相辉映,互为衬托,取得浓郁的美感和意在言外的艺术趣味,从而把实用的紫砂茶壶升华为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