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机构简介 文创资讯 信息公告 政策法规 展会活动 创意空间 创意精品 行业矩阵
您当前的位置 :创意天堂 > 文创之星> 正文
《糖糖糖》《鹅鹅鹅》《老伯伯》 这三首杭州话童谣 他想在亚运会上唱给各国朋友听
发布时间:2020-05-19
来源: 杭州2022年亚运会微信

小河,本名何国锋,中国另类摇滚乐队「美好药店」主唱。

这些年,他一直有个梦想,想在亚运会上,让世界听见中国童谣的美。

“一直以来,人类的运动会,就是在展现和激发人类自身的‘落实力’与‘自我超越’。”

亚运和梦想之间,总有隔不断的精神内核与行动联结。

2019年底,“寻找2022个亚运梦想”大型公益活动正式启动,杭州亚组委将携手联合助梦方,帮助像小河这样有“亚运梦想”的人。

小河,能圆梦吗?

01

让不同时代、不同年龄的人

通过音乐彼此连接

小河,曾经是骚动疯狂的音乐鬼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只和自己较劲。“但后来慢慢觉得,我不能太只专注于自己的作品。”

从2010年的「音乐肖像」,到2016年的“回响行动”、再延伸到2018年的“胡同童谣”,小河的音乐生活从沉浸在“极度自我地做先锋实验音乐”转变到发起“关注和发现身边的小而美” 音乐公共艺术项目的行动中。

因为“胡同童谣”的经历,小河萌发了 “寻谣计划”。

“在65-90岁老人的青春年代里,还有很多真实存在、却很少被传唱的老童谣,”小河说,“音乐的功能性,本来不应该分裂的,不同时代,不同年龄的人们之间的故事,音乐可以把这部分粘合在一起,让更多人听见时代的连接。”

小河带着团队从北京出发,走过长沙、上海,杭州,寻访了200余位老人,至今已采集到300余首的录音资料,活化出25首民间童谣。

“我们正在寻找和整理这些即将失传的童谣,再进行重新润色,让过去的美好重新拥有创造力。这也是我目前做的最美好的一件事。”

2019年7月至9月,“寻谣计划”来到杭州,几乎走遍了杭州城区大大小小的公园,还去了杭州郊县和浙江其他城镇乡村。

“我们去了良渚遗址公园,去了现代标志性建筑的大屋顶,去了中国丝绸博物馆,还有京杭大运河之端的拱宸桥边。”

小河回忆,“杭州站的每一场都历历在目,去到的每一个地方,都是不一样的城市切片。”

02

《糖糖糖》

半个世纪前的杭州话童谣好甜

小河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8月在杭州的首场落地演出。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小河找到了很喜欢唱歌的吕阿姨,她是西湖合唱团的成员。

吕阿姨唱起了《糖糖糖》,没想到团里的陈阿姨、陆阿姨、冯阿姨和邵阿姨也都会唱,就这样,“五朵金花”顺理成章地合体了。

清晨,伴着河畔夏日的风,在拱宸桥东一片紧邻运河的开放空地上, “五位金花”伴随着手风琴的悠扬旋律,唱起了《糖糖糖》的杭州话童谣——

“卖糖嘞!嘡!嘡!嘡!嘡!先生学生对面开糖坊,刮喇松脆芝麻糖、红绿粽子糖、玫瑰麻薯糖、牵丝扳藤牛皮糖、还有大大小小五颜六色棉花糖……”

演奏团在调试乐器的时候,阿姨们一边打拍子,一边开嗓试音。

“那我们正式开始吧!”小河话音刚落,一位旁听的大爷连忙示意:“嘡!嘡!嘡!嘡!可以用锣声来代替,锣声一停,唱‘卖糖嘞’!”

小河觉得这样的开头太棒了,连忙调整了方案。大爷还即兴吆喝了几句卖糖声,这一唱,当年市井街巷的风味就来了,现场的大爷、大妈、小朋友都伴着歌声扭起腰跳起舞来,大家的笑脸看起来纯真又美好。

《糖糖糖》是吕阿姨在10岁的时候,跟着一位常带着小孩唱歌跳舞变戏法的杭州叔叔学的。

因为吕阿姨是四川人,学这首歌的时候就带点四川口音,在她进入西湖合唱团之后,把这首歌分享给了杭州本地的冯阿姨,冯阿姨听了后,对歌词做了杭州话部分的修正,这才让《糖糖糖》成为了一首纯正的杭州老童谣。

时隔五十多年,吕阿姨再次唱起这首童谣唱,觉得快乐和知足。“小时候伙伴之间抢糖吃的情景历历在目,那种物资匮乏年代里食物的味道,长大了就再也尝不到了。”吕阿姨说,“把这首歌重新开发出来,让现在的小朋友再能传承下去,那就太有意思,太有意义了。”

而在小河的帮助下,杭州文澜实验学校“杭州故事社团”的小朋友已经学会唱这首童谣了。

03

《鹅鹅鹅》

艺术团的小芽儿都会唱

“天上一只鹅,地下一个我,我吃鹅蛋我不是鹅,鹅不吃鹅蛋鹅是鹅……”

在“寻谣计划”中国丝绸博物馆的那场活动里,65岁陈阿姨清亮的嗓子一唱,便让很多人记住了这首简单的杭州话童谣。

“把《鹅鹅鹅》的词唱清楚,主要是别把‘鹅’和‘我’的音调念混了。”陈阿姨笑着说,“在杭州话里,‘鹅’的音调是第一声,‘我’的音调是第四声,不懂杭州话的人唱起来可能觉得有点绕口令的味道,不过我发现现场一拨人都学会了,挺好。”

这首童谣是怎么来的?

出生在杭州的陈阿姨,是家中的老大。“上小学的时候,我进了校宣传队,当了读报员,进了‘红孩子’艺术团,当时艺术团里的同学们私底下会哼着一些童谣,《鹅鹅鹅》就是其中之一。”

陈阿姨说,只要有小伙伴唱一句“天上一个鹅”,就有人接下一句,她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学会了这首童谣。

04

《老伯伯》

是当年流行的儿童金曲

和陈阿姨经常在一起唱歌的,还有68岁的邵阿姨。

“从前有个老伯伯,年纪过了八十八,早上爬起八点钟,走过一顶八仙桥,吃了一碗八宝饭,银锭为钞,八块八角八分八厘八毫八。”

邵阿姨唱的这首《老伯伯》,看似平平无奇,却有奇妙之处,就是每个有“b”字母发音的词,比如“伯”和“八”,都需要双唇闭合然后噘嘴,发出“BOBO”(亲亲)的声音,这让整首童谣听起来天真又可爱。

“这首歌里的难点,可能就是在发音。《老伯伯》是我七八岁时候,兄弟姐妹一起玩耍,外婆教给我们的。”邵阿姨说。

邵阿姨刚唱完,合唱团里的人就和她交流说:“这首歌我好像听过”,“我小时候好像唱过”……

邵阿姨没有想到,隔了那么多年,这首歌还能再次被唱响,还引起了这么多人的共鸣,“我好像又回到了童年,大家都变成了小孩子。”

“很感动,它有历史的意义在里面。”邵阿姨说,以前她给弟弟家的小孩唱过这首歌,但发现他们并不怎么感兴趣。

“现在的小孩子连杭州话都不讲了,更别说唱歌了。能听到我们那个年代东西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05

收集到样本约300首

活化老童谣25首

“挖掘和保护童谣的工作,没有止境。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在寻谣现场请来了杭州本地乐手,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寻谣’的种子,而我们找到的童谣,已经有小学音乐老师在教本地孩子唱了。”

小河觉得,自己现在做的这些事,是希望人们能从民谣中感受到幸福,“这个社会并不需要‘一个人做大事’的满足,只愿人人都愿意做小事。”

在“寻谣计划”这件事上,小河总是说:“寻谣”有辛但不苦,因为收获了很多“好听”;收集记忆中真实存在过的童谣,把文化保留和传承下去,用音乐把现在和未来粘合在一起,就是一件令人幸福的事。

自计划开始起,每周五晚,小河都会在“快手”上做一场定时直播。上周五的直播间里,小河把陆晨(音乐人)和btr(作家)请来做嘉宾。自己则坐在不那么靠近镜头的位置,依旧捧着他那把“阮”琴(汉族传统乐器),与好友一起弹唱,和粉丝聊聊近况。

小河说,目前团队搜集到的民间歌谣样本约300首(上海站采集正在陆续整理中),截至去年,已经活化出来的童谣有25首左右。

受疫情影响,线下“寻谣”活动已转变成了“寻谣计划线上接力”,这是一个艺术家与音乐人的联合项目,目前有8部作品成形。该项目仍在继续,但有些会转到线下,预计8月会有新的呈现。

目前共16位音乐人与艺术家参与到这个项目中,但这只是寻谣计划在美术馆的呈现方式。预计在6月中旬,原来线下式的城市户外空间互动活化音乐现场会继续进行。

对于城市文化来说,老童谣有别于其他文化形式的遗产,很独特。

童谣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小河希望用音乐把不同年代、甚至不同国籍的人们连结在一起,共同找回那些由于岁月流逝与社会变迁而缺失连接的珍贵、古老的记忆、文化,诗意和美好。